12.02 火车外拍之检讨(1)

因为好不容易盼来了好天气,刚好令狐也终于有点空,于是计划出来外拍一次。最初我是联系了一个MT的,8过周五晚上再问她时,她说周六要加班,出不来。没办法,只要改拍火车。

本来拍火车也没啥不好,那天的天气也很好,可惜就是感觉状态不对,没有什么想法。最后拍了几十张就和令狐去星光逛了逛,看到一架二手的莱卡,真毒啊。

因为这次失败的片子太多,分几次来检讨吧。

这张拍的时候应该说还是有一点想法的,但是因为当时的时机不够好,太阳太强了,导致画面的光比过大,天空完全过曝。现在这张是后期做了一档减曝的,结果地面又略暗了一点。当时应该使用灰渐变的——没带。

这张虽然曝光准确——顺光要再不准就不用混了。失败是失败在构图上,这个道叉灯太过于居中了,特别是跟令狐在同一位置所拍的片子相比之下——他那张的构图比我这张要好不少。

我对直方图的理解

前几天被Vanish批评了,说我只把想法在BLOG里写,不发到论坛上。嗯,现在开始改进。

直方图的问题是前几天在hwajing的扫街帖里提出来的,个人觉得这个东东对于数码摄影来说,还是蛮重要的。可惜我了解得还不够,只能说点皮毛。

直方图的结构是这样的:横座标表示亮度(左边为暗部,右边为亮部),纵座标表示相应的亮度在整个画面中所占的比重。在电脑上,一般软件看到的直方图还有RGB三色各自的直方图,但在我的D50上只能看到亮度的,可能高级的机身也能看到RGB三色的。

一 般亮度比较平均的照片,其直方图的形状大致是一个馒头形。如Vanish所说,这个峰的位置表现了画面的曝光程度,偏左即欠曝,偏右即过曝。说得更具体一 点就是:如果这个图形的最右端不为零的部分移到图框之外,说明有高光细节丢失;反之,如果最左边有不为零的部分移到图框之外,说明有暗部细节丢失。所以曝 光准确除了要让这个峰值尽可能居中以外,还要尽量保证丢失的细节要少。

但问题在于,实际的照片并不总是能够形成这样馒头形的直方图。以常见 的逆光照为例,它的直方图通常是呈现一左一右两个峰,分别代表主体的暗部和背景的高光——这是大光比照片的典型直方图。当光比大到一定程度时,两边就不可 兼顾了(宽容度有限),这时只能选择放弃一部分的细节,或是用多重曝光。

插一句:数码曾经被人批评得很多的就是它的宽容度太低。但事实上宽容度最低的是反转片(大约3EV),现在的数码已经比较接近负片的宽容度(大约5EV)了。
当 然,直方图的应用不止于此。还有专家提过的“向右曝光”。因为数码记录本身是非线性的,这就决定了它在高光的部分记录的数据精度要高于暗部的。所谓的“向 右曝光”的意思就是:在不丢失高光细节的情况下,尽可能让直方图向右靠。虽然这样可能使峰值偏右——实际上也偏不到哪里去——但好处是可以增加暗部的层 次。

注意:“向右曝光”必须是在使用RAW的情况下,并且要在后期将曝光调回正确的样子。

不过我这个人虽然讲起理论来是一套一套的,实拍的时候还是手忙脚乱,上次拍火车时,我就犯了不少曝光方面的错误。-_-|||

12.02 花絮一张

上周六天气真好啊,可惜没能找到模特——找到的模特临时有事。只好跟令狐修改计划,去拍火车。可能是因为下雨太久,一直没有外拍缘故,这次感觉相当失败。想当年万竹园外拍那次回来,令狐就说:以后不可以再这样无目的地外拍了。结果这次还是没有克制住——都憋坏了。

要换作往常,我一般是一拍回来就迫不及待地处理片子的,但是这回看了片子以后我就没有动力去修了——犯了很多低级错误。

先上一张花絮片吧。

南浦站门口抓拍,用NI做了反转负冲,减了绿饱和,加了红饱和及暗部细节。

11.25 卧虎藏龙翔明轩

周六应邀与几位FB分子一起来到位于上海西北商业区之一的五角场,品尝了这家本帮菜饭店的招牌美食。

之所以要说这里是卧虎藏龙,是因为几个原因:首先,五角场虽然不是地处市中心的闹市区,却出现这么一家高水准的本帮菜饭店;其次,饭店在一楼的店面虽然不大,但是上到二楼三楼却是豁然开朗;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里的厨师长可是有来头的哦——卖个关子,想知道的就亲自去问他本人吧。

还有一点必须要说的就是:虽然这里有高标准的美食,但是价格还是很实惠大。

FB地点
座落于五角场的翔明轩大酒店。
上到三楼
古香古色的环境。
Peachsai看到这个风格还猜说,“翔明轩”这个名字是不是因为位于翔殷路,加上明代的古董而来的。
不过后来问了厨师长才知道这些虽然是古董,但还没有明代这么古,“翔明轩”的名字别有含意,大家有兴趣也可以猜猜看。
小点心
香芋糯米糕。
¥5
小点心
蛋挞。
很mini的,味道也不错。
¥7
小点心
叉烧酥。
¥5
小点心
糯米荠菜蒸汤圆。
¥7
小点心
榴莲酥。
这个东东比较考验食客,我是比较不能接受榴莲的味道的。
¥9
小点心
特色烧饼。
据宁为瓦全MM说味道很好,可惜只有三只,我没有尝到。
¥7
小点心
酒酿圆子。
标准的本帮点心。
¥3
小点心
龟苓膏。
不够苦,看来是根据本帮口味改造过的。
¥6
小点心
杨枝金露。
这个西米露蛮特别的,味道也不错。
¥6
小点心
香芒布丁。
这个不错,芒果香味够足。
¥6
小点心
千层奶黄糕。
¥7
小点心
杏仁甜羹。
¥3
小点心
点心大全集。
小点心
美酒映佳肴。
重量级冷菜
醉膏蟹。
这是本次最贵的一道,据说是因为这样的红膏蟹比较难得,原料就比较贵。但是物有所值,的确好吃啊——这螃蟹怎么就不多长几条腿,明显不够吃的哇。
只好多拍几张。
¥128
次重量级冷菜
鳗鱼片。
这可是菜单上没有的菜,是前一天老板刚从启东带回来的好东西呢。
冷菜
豆豉黄鱼。
小黄鱼味道不错,豆豉的味道也加得恰到好处。
¥18
冷菜
迷你卷心菜。
粉卡挖伊的小菜,也蛮好吃的。
¥15
招牌冷菜
香辣牛板筋。
吃过这个才知道什么叫人不可貌相,菜不可色量。这道菜虽然看上去黑不溜湫、其貌不扬,但是尝上一口你就知道有多好吃。
这个牛筋够软,软到完全不会有筋的感觉,但是又不会软到烂,而是有很Q的口感,咬起来依然是弹性十足。而且调料也很入味,滋味丰富着呢。
¥22
冷菜
拌鲁菜。
主要就是海蜇皮。
¥15
热菜
荠菜蛤蜊年糕。
以蛤蜊肉的鲜腥与荠菜的清香,味道正是相得益彰。
¥26
招牌热菜
羊排。
首先能看到的就是它的造型凹得好——顺便说一句,造型好是这家饭店的一个很大的特点。
当然,能担当招牌菜的重任,关键还在于味道好。精选的羊肋排经过精心炸制——不是烤的哦,辅以洋葱、青红椒等配料,层层滋味需要细细品味才行。而且如宁为瓦全MM评论的那样,各种配料、调料的用量恰到好处,不会像一般的羊排那样有很重的孜然味,而是各种味道很平衡的感觉。
为了这个造型也要多给一张片子。
¥48
招牌热菜
酱烧八爪鱼。
这道菜是这家饭店的创新菜,是一种独家改进版的红烧肉。
在传统本帮红烧肉的基础上,加入了小八爪鱼来配合。很好地减轻了红烧肉的油腻感,并且小八爪鱼带来的些许鲜腥味,丰富了菜味的层次。
¥38
热菜
老鸽野菌汤。
以老鸽和茶树茹一起炖制,如自家炖汤一般,用料扎实,于貌似平凡中透出不凡。
¥48
点心
生煎包。
作为主食而加的一道。
个大皮薄汁多。
水果拼盘
造型很漂亮的。
不过漂亮版的里有肖像权问题,故换为这张狼籍版的。
补充
水果沙拉一张。

(注:以上所注的价格仅供参考)

[纯属YY]假如有60K败家

跟ZHAOO聊了一下85/1.8和85/1.4,我说起我虽然还没买过3K以上的头,但是每天都在YY那几只10K以上的牛头。

如果我有60K的钱可以供我败家,计划是这样的:

D200机身一只——行货12K左右


Noct 58/1.2一只——二手市价16K左右(停产多年,只有二手货了)


AF 28/1.4一只——二手市价12K左右(也已经停产,一手市场基本无货了)


AF-S VR 70-200/2.8一只——行货12K多(不知道白色版本是不是贵一些)


最后剩的钱不多了,只能在AF 85/1.4AF-S VR 105/2.8选一只——行货6-7K


要能再多一点钱的话,就把上面一项换成AF-S DX 17-55/2.8一只——行货10K多


好了,败完了。-_-|||

10.18 避风塘

旧帖了,刚发现这组片子好像没有帖过。
就是上次在避风塘南京西路店见grace JJ时的片子。那天还遇到一个剧组在门外拍一场戏,据说还有杨恭如到场,可惜我到得晚,没赶上。

片子调过白平衡,貌似越调越糟。现在吸取教训了,要在拍之前指定一下白平衡——还是前期准备好为好。用灰卡似乎麻烦了一点。

夫妻肺片
看不出来避风塘的这道菜居然这么辣。

油盐水蛏子
蛏子我一向是喜欢得很。

银芽腊味炒米粉
还不错,可惜我一向不太喜欢吃腊味。

避风塘虾饺皇(左)和蟹子烧麦皇(右)
都是好东东啊,典型的广东风格。

潮式鹅片
鹅肉还是不错的。

白灼海蜇
一个字:脆。

白灼金针菇
金针菇我也很喜欢,不过以前一般都是涮着吃的。

鲜奶木瓜挞
这个蛋挞不错,口感鲜甜。

11.25 红酒

今天跑到五角场的翔明轩跟一帮FB分子FB。其中一位达人还带来了自己酿的红酒,相当不错。

快喝光了:

杯中酒:

这就是酿酒师:

附一张在饭店里拍的(宁为瓦全MM与饭店的厨师长):

就摄影与PS的再讨论

(2006-11-20)

昨天和令狐就摄影与PS的问题再讨论了一番。

令狐虫|小令狐太胖~ 说:
好像那个后期处理的问题还可以争论,呵呵
其实我本人是比较喜欢不太处理或者处理得比较自然的照片,
但是我觉得一个照片被处理成很夸张,或者说PS的成分占很大,它仍然是一个摄影作品。不能说加了大量PS的作品就不是摄影作品了

猛禽 -我喜欢“最终人择原理” ~~ 说:
但我还是认为:大量的PS不能改变主题
在不改变主题的情况,再大量都可以

令狐虫|小令狐太胖~ 说:
我不喜欢用“主题”来衡量,这个太虚了。我觉得应该这样衡量:
1、来源于照相机
2、以图片为重点表达
符合这两点的应该就是摄影作品

猛禽 -我喜欢“最终人择原理” ~~ 说:
主题不虚啊
就是纽摄里评价好照片的三个标准
是否有一个确定的主题,这个主题的表达是不是好,无关主题的内容是不是都去掉了
就这么简单

令狐虫|小令狐太胖~ 说:
呵呵,“主题”是不虚,但是有没有“改变主题”这个就很虚了
举个例子来说
有一幅照片,拍的是一个MT,但是拍得很糟糕,我不想发布这个照片。但是后来我发现角落里有一丛花感觉还可以,于是我截了那个花并且把它发布了,这个算不算改变了主题呢?

猛禽 -我喜欢“最终人择原理” ~~ 说:
理论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至少我是不赞成
而且我不认为这样的情况可能出好片

令狐虫|小令狐太胖~ 说:
对不对我们先不讨论,我们讨论的是,最后发布的那个能不能称之为“照片”

猛禽 -我喜欢“最终人择原理” ~~ 说:
可以
至少是照片的一部分
我所说的不改变主题的意思是这样的:
在一张花的照片上,可以PS上一只蝴蝶作为衬托
但是不能PS上一个MT,把花作衬托

令狐虫|小令狐太胖~ 说:
我 是觉得后者仍然是照片。其实,以前就有这样的做法,我们国家有个风景摄影师叫什么名字我忘记了,他曾经做过一个作品,是将骆驼和桂林的山水底片叠在一起, 用了比较特殊的手法冲印,得到了一个很特殊效果的照片,后来这个照片好像得了奖。它的结果就把原先的主题:骆驼和山水全部改变了

猛禽 -我喜欢“最终人择原理” ~~ 说:
这个还真难界定
那平面设计算不算是照片呢?
不过是把一堆照片拼出来的嘛

令狐虫|小令狐太胖~ 说:
其实,更加极端一点的话,就可以说:世界上根本没有“摄影作品”。摄影,只是得到影像结果的手段之一。

猛禽 -我喜欢“最终人择原理” ~~ 说:
所以还是需要一个界定的标准,至少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

摄影者言(2)

因为很多器材放毒者鼓动和菜头去败好相机,他作了《就那么定了!》回应。其中说道:

拍照片本来是因为这事好玩,从中体会到快乐。但是,如果我对高性能相机不能忘怀,老琢磨着怎么才能弄出张一出手就震毙所有人的照片,那就误入歧途了。

是这个理。

其实不止拍照,很多事都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