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标题党了。其实这是我外婆家,二十五年前我的确是在这里的天井里光腚洗澡的。嘿嘿。
相机:Contax G2
镜头:Carl Zeiss Biogon 2.8/28 T*
胶卷:Kodak ProImage(push to 400)
冲洗:静安格林
还是那卷迫了两档的ProImage(见《03.04 厦门鼓浪屿》)。
好吧,标题党了。其实这是我外婆家,二十五年前我的确是在这里的天井里光腚洗澡的。嘿嘿。
相机:Contax G2
镜头:Carl Zeiss Biogon 2.8/28 T*
胶卷:Kodak ProImage(push to 400)
冲洗:静安格林
还是那卷迫了两档的ProImage(见《03.04 厦门鼓浪屿》)。
去爱家看建材展,会后京京提议去找扬扬玩,顺便看了场不错的杂技表演。路上拍了些片子。
相机:Olympus mju-II
胶卷:Kodak UltraMax 400
冲洗:靜安格林
1月去鹿鹿冲卷时路过襄阳南路。
相机:(忘记了。囧)
胶卷:Kodak ProImage(push to 400)
这 张其实是按100曝光的,只是因为后面大部分都是按400曝的,所以只能迫冲成过曝的了。因为过曝,色彩严重损失了,这还是P过的。
一堆妙兔杂片。大部分是五月份拍的。
相 机:Olympus mju-II
胶卷:Kodak UltraMax 400(push 2 stop)
冲洗:静安格林
以 前总觉得柯达400很不好扫,这次趁着格林免费迫冲的机会,把这卷迫冲了两档——其实拍的时候还是按400拍的。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厚一点的底片,这 样扫起来应该会好些。结果还是挺让人失望的,与没迫冲相比厚度差不多,还损失了色彩,真是不值。考虑以后索性就用ProImage迫两档来代替K400 了。
五一去中山公园看家电,本想看完去拍几张的,所以带了 G21。结果看到晚上,只有路上拍了几张。
相机:Contax G2
镜头:Carl Zeiss Biogon 2.8/21 T*
胶卷:Kodak ProImage
冲洗:静安格林
相机:Contax G2
镜头:Carl Zeiss Biogon 2.8/28 T*, Sonnar 2.8/90 T*
胶卷:Kodak ProImage(push to 400)
冲洗:静安格林
我并不是故意要把这个卷迫两档来用 的,ISO400的负片我手里不 缺,这事完全是因为之前试了一卷RDP迫两档后,换了卷却忘记把ISO改回来,结果就杯具了。
还好现在格 林迫冲两档以内不加钱,我就让他们 给我迫了两档冲洗,结果效果却远比我预计的好得多。除了反差略大,色彩饱和度略有增加以外,颗粒几乎没有明显变化,可以说,效果比UltraMax400 不迫冲还要好。
当然杯具也是有的,这卷的头几张是按ISO100拍的,所以迫冲两档以后都严重过曝,色彩褪得厉害。
第三张 的MM手里拿的似乎是个妙兔一类的小胶片机。第四张对焦靠前了一点。最后一张颗粒偏大不知道是不是扫描的问题。
之前写过一篇《定焦小旁轴的选择》收集 了一部分市场上流通的小旁轴资料,主要是为了便于自己淘机器时作一个参考,结果发现也给很多人提供了帮助。
只是现在已经过去两年多,市场行 情已经变了,加上这两年来我又玩了一些机器,有些资料是需要更新了。虽然这 个Google文档我还有在更新,但我觉得还有一些要补充的内容。刚好最近Vanish也想弄个小旁轴,于是就趁机给那篇旧文出个新版。
对 于器材的选择,考虑的因素不外几个方面:价格、成像、操控、携带性、可靠性等。
烧器材这事首先就是需要理性(当然也可以不理性,不过那属于 烧坏的,不用看本文了,嘿嘿),讲的是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先摸摸口袋定个范围:有钱人自然不用说,CM, TC1, T3里挑一个喜欢的就好;2-3K预算的就在巧思,T2,Minilux,小禄来里看看;再少就是Minox,七剑之类日产机;要是连500块也没有,那 就国产的205吧。
要说成像的问题,那真是各花入各眼,可供选择的硬参数就只有焦距和最大光圈了。
按焦距分:喜欢广角只有 TC1、GR1s、 GR1v甚至GR21,小广角的选择就多了,大部分小旁轴都在35-40mm之间;再长就是标头,代表作就是205。
按 最大光圈分:大光圈的以40/1.7以为代表的一系列日产机(另类一点的就是像LYNX14E这样少有的50/1.4,不过这个比一些单反都大只,还是不 算作小旁轴比较好),小一点的就是1.8-2.0的,比如巧思,再小就是CM/MINILUX的2.4,再小就是一系列2.8的,比如 T2/T3,MINOX,ROLLEI35S,205,最小的就是TC1,GR21,ROLLEI35的3.5。其实光圈的差别不算大,最多相差不过两档 (1.7到3.5,LYNX14E不算),用个400的卷也就补回来了,只是景深的差别没有办法。
至于成像风格无非是德味、菜味之类。喜欢 Leica就上CM/MINILUX,喜欢Zeiss就是T2/T3/早期德产小禄来。日本风味就丰富一些,TC1和巧思是好东西,至于七剑之类则完全是 被吹过头,只能说是比205好一些,1000块以内可以买来玩玩,超过1000不如加点钱买T2或新产小禄来。不嫌弃塑料的话MINOX也是很不错的机 器。
再来说操控性。这个其实也是很个人化的东西,每个人的习惯偏好都不相同。比如我就比较喜欢全金属全机械的,一个是手感好,二则是心理上 感觉可靠性高一些——当然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比如塑料加电子快门的MINOX可靠性比全金属全机械的国产海鸥KJ-1要高得多。
不过,我 觉得操控性还是有一些硬指标的。从大的方面说:比如设置的方便性,有没有手动曝光,对焦如何,取景器如何,有没有景深表等。
设置的方便性问 题主要出在自动机上,比如mju-II著名的关闪光灯不方便,T3著名的曝光补偿设置不方便等。手动机倒都比较好。
手动曝光的问题则在自动 机和手动机上都有,自动机这个问题很普遍,不用说。手动机中的Yashica Electro 35系列就没有手动曝光,只有光圈优先自动,有些需要调整曝光的情况就只能通过改变ISO来作曝光补偿,这有两个问题:一是范围有限,二是仍然受测光系统 的影响。类似的情况还有MINOX、35DC和七剑中的AUTO S3。7sII的两种克隆机——Vivitar 35ES和Revue 400ES——的不足之处也就在于它们只有快门优先自动档。
对焦的问题没什么好说的,手动机自然都没有自动对焦,自动机的问题则在于有些没 有手动对焦,这个没办法。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手动机有没有联动测距,黄斑是不是好用等。小禄来和MINOX是没有联动测距的,只能估焦。XA虽然有黄斑,但 是很小,并且容易变淡甚至消失。其它的日系机也大多黄斑偏小,对焦比较费劲。倒是205的黄斑很大很亮,相当好用。
取景器是个大问题。 mju-II的取景器就是一个杯具,而MINILUX的取景器据说比它还要杯具。日产机的取景器一般不算特别大。小禄来和205的取景器算是最爽的了。
景 深表是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自动机自然不需要,手动机很多也忽略了这个东西,比如日产机很多都没有。估焦的小禄和MINOX当然是有,205也有这是很好 的。
还有一些小的方面,比如QL17的快门按钮个人觉得手感不好,很容易按的时候导致机身抖动而拍糊。
携带性也有一些硬指 标:体积和重量。其中又以体积为主,特别是关机时的体积。自动机一般都是自动伸缩镜头,收起来时体积通常很小,比如T3,TC1。至于T2,mju-II 等,相比之下就略大了。手动机只有小禄、小巴和MINOX这类的机器最小,因为它们是手动机中少有的收缩镜头的机器(所以它们也就没法联动测距了)。再大 一些就是日产机,国产KJ-1也还算小。最大的就是205了,已经接近单反加标头的大小了。
至于可靠性是一个很拼RP的东西。有些人能把很 耐用的机器用坏,有些很容易坏的机器在一些人手里就是不坏。这里只谈一些比较普遍发生的可靠性问题。
自动机的可靠性通常差一些。CM和 MINILUX常见的就是E02的问题,TC1的故障率据说更高,T3相对好些,常见的就是单齿磨损的问题,双齿版好一些。T2就比较少坏。小禄算是机械 机器中故障率略高的,但是跟自动机比起来还是要靠谱很多。MINOX的故障率好像比较低。日产机则参差不齐,QL17常见防光海梅老化、快门失灵、光圈漏 油等问题,7sII的品质则要好得多。国产机中海鸥KJ-1是著名的“教练机”——用这机器的人大多学会了相机维修技术。205则相对好很多,个人觉得比 QL17还要靠谱一些。
最后我想说的是:完美的机器是没有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对了。
每年例行是要去鲁迅公园拍樱花的,不过今年时间实在紧,只能找个路过那里的时候拍几张了。这个时候自然就是有效帮主百日宴那天。
相机:Canonet QL17 GIII
胶卷:乐凯彩韵200
冲洗:静安格林
相机:Olympus mju-II
胶卷:Kodak Ultramax 400
冲洗:静安格林
19号去给帮主看电脑,在百脑汇拍了几张。26号去福泉路开会,坐车坐过站了,走回来路上拍了几张。28号去曹安轻纺市场,拍了几张。10去要汗对面K歌时拍了几张。
相机:Canon QL17 GIII
胶卷:乐凯彩韵200
冲洗:静安格林
曹安轻纺市场。
相机:Olympus mju-II
胶卷:Kodak UltraMax 400
冲洗:静安格林
小狗是盲拍的,所以跑偏了。拍完后它冲我狂吼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