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YY]假如有60K败家

跟ZHAOO聊了一下85/1.8和85/1.4,我说起我虽然还没买过3K以上的头,但是每天都在YY那几只10K以上的牛头。

如果我有60K的钱可以供我败家,计划是这样的:

D200机身一只——行货12K左右


Noct 58/1.2一只——二手市价16K左右(停产多年,只有二手货了)


AF 28/1.4一只——二手市价12K左右(也已经停产,一手市场基本无货了)


AF-S VR 70-200/2.8一只——行货12K多(不知道白色版本是不是贵一些)


最后剩的钱不多了,只能在AF 85/1.4AF-S VR 105/2.8选一只——行货6-7K


要能再多一点钱的话,就把上面一项换成AF-S DX 17-55/2.8一只——行货10K多


好了,败完了。-_-|||

10.18 避风塘

旧帖了,刚发现这组片子好像没有帖过。
就是上次在避风塘南京西路店见grace JJ时的片子。那天还遇到一个剧组在门外拍一场戏,据说还有杨恭如到场,可惜我到得晚,没赶上。

片子调过白平衡,貌似越调越糟。现在吸取教训了,要在拍之前指定一下白平衡——还是前期准备好为好。用灰卡似乎麻烦了一点。

夫妻肺片
看不出来避风塘的这道菜居然这么辣。

油盐水蛏子
蛏子我一向是喜欢得很。

银芽腊味炒米粉
还不错,可惜我一向不太喜欢吃腊味。

避风塘虾饺皇(左)和蟹子烧麦皇(右)
都是好东东啊,典型的广东风格。

潮式鹅片
鹅肉还是不错的。

白灼海蜇
一个字:脆。

白灼金针菇
金针菇我也很喜欢,不过以前一般都是涮着吃的。

鲜奶木瓜挞
这个蛋挞不错,口感鲜甜。

11.25 红酒

今天跑到五角场的翔明轩跟一帮FB分子FB。其中一位达人还带来了自己酿的红酒,相当不错。

快喝光了:

杯中酒:

这就是酿酒师:

附一张在饭店里拍的(宁为瓦全MM与饭店的厨师长):

就摄影与PS的再讨论

(2006-11-20)

昨天和令狐就摄影与PS的问题再讨论了一番。

令狐虫|小令狐太胖~ 说:
好像那个后期处理的问题还可以争论,呵呵
其实我本人是比较喜欢不太处理或者处理得比较自然的照片,
但是我觉得一个照片被处理成很夸张,或者说PS的成分占很大,它仍然是一个摄影作品。不能说加了大量PS的作品就不是摄影作品了

猛禽 -我喜欢“最终人择原理” ~~ 说:
但我还是认为:大量的PS不能改变主题
在不改变主题的情况,再大量都可以

令狐虫|小令狐太胖~ 说:
我不喜欢用“主题”来衡量,这个太虚了。我觉得应该这样衡量:
1、来源于照相机
2、以图片为重点表达
符合这两点的应该就是摄影作品

猛禽 -我喜欢“最终人择原理” ~~ 说:
主题不虚啊
就是纽摄里评价好照片的三个标准
是否有一个确定的主题,这个主题的表达是不是好,无关主题的内容是不是都去掉了
就这么简单

令狐虫|小令狐太胖~ 说:
呵呵,“主题”是不虚,但是有没有“改变主题”这个就很虚了
举个例子来说
有一幅照片,拍的是一个MT,但是拍得很糟糕,我不想发布这个照片。但是后来我发现角落里有一丛花感觉还可以,于是我截了那个花并且把它发布了,这个算不算改变了主题呢?

猛禽 -我喜欢“最终人择原理” ~~ 说:
理论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至少我是不赞成
而且我不认为这样的情况可能出好片

令狐虫|小令狐太胖~ 说:
对不对我们先不讨论,我们讨论的是,最后发布的那个能不能称之为“照片”

猛禽 -我喜欢“最终人择原理” ~~ 说:
可以
至少是照片的一部分
我所说的不改变主题的意思是这样的:
在一张花的照片上,可以PS上一只蝴蝶作为衬托
但是不能PS上一个MT,把花作衬托

令狐虫|小令狐太胖~ 说:
我 是觉得后者仍然是照片。其实,以前就有这样的做法,我们国家有个风景摄影师叫什么名字我忘记了,他曾经做过一个作品,是将骆驼和桂林的山水底片叠在一起, 用了比较特殊的手法冲印,得到了一个很特殊效果的照片,后来这个照片好像得了奖。它的结果就把原先的主题:骆驼和山水全部改变了

猛禽 -我喜欢“最终人择原理” ~~ 说:
这个还真难界定
那平面设计算不算是照片呢?
不过是把一堆照片拼出来的嘛

令狐虫|小令狐太胖~ 说:
其实,更加极端一点的话,就可以说:世界上根本没有“摄影作品”。摄影,只是得到影像结果的手段之一。

猛禽 -我喜欢“最终人择原理” ~~ 说:
所以还是需要一个界定的标准,至少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

摄影者言(2)

因为很多器材放毒者鼓动和菜头去败好相机,他作了《就那么定了!》回应。其中说道:

拍照片本来是因为这事好玩,从中体会到快乐。但是,如果我对高性能相机不能忘怀,老琢磨着怎么才能弄出张一出手就震毙所有人的照片,那就误入歧途了。

是这个理。

其实不止拍照,很多事都是这样的。

柔光罩的问题

上次室内拍摄时,有一个问题困扰了我一阵子:

为什么那天外闪在自动模式下总是欠曝?以前试用的时候还是相当准确的啊。

昨天忽然想到可能是柔光罩的问题。

因为不是用TTL,所以实际的测光方式是通过闪光灯上的光敏元件实现,因为加了柔光罩以后,闪光灯的输出更加分散,结果就有一部分直接照到了测光元件,导致闪光灯以为曝光已经达到,于是早早关闭输出,结果自然是曝光不足了。

昨天晚上特地试了一下,不用柔光罩果然曝光准确,但总不能因此就不用了吧。

开始想用一些纸片隔在测光元件与柔光罩之间,但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反复试验以后发现,把灯头向上45度以上,柔光罩的散光就不会再照到测光元件上了,而且可以利用屋顶实现跳灯的效果。只是这样用的话输出功率就要大不少,回电时间就长了,而且也更费电。

能解决就好。

还是后悔没有买BY-38A啊。

摄影原教旨主义

费老在我的《08.06 万竹园的小草》后面评论说道:

# philewar Says:
十一月 15th, 2006 at 1:19 pm e
处理过的世界还是真实的世界吗?
有没有拍照片原教旨主义呢?
如果是PS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触动观者,那么我们这些观者已经麻木了。
要是每个人最后拿出来的东西都达到了玛格南图片社的水准,这个世界会咋样呢?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在几乎每个一摄影论坛里,都曾经掀起过争论的狂潮,成为摄影圈里经久不息的经典论题之一,似乎也从来没有达成过共识。

不可否认,的确存在一些完全拒绝后期的原教旨主义者,但是我不是。不过我也同样不赞成过度的PS,因为这将失去摄影的意义。

我不赞同原教旨主义的原因在于:后期这种事情是很难界定的,特别是数码时代。JPG出图都是经过后期处理的,只不过这种后期是相机内部的软件处理的,而且高档的相机可以通过下载曲线到相机里实现自定义处理功能。Canon的机身优势很大一部分就在于它功能强大的Digic处理芯片。

即使在胶片时代,后期(暗房处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比如在冲洗胶片时通过药水调整“厚”“薄”,在放大出片时进行分区曝光等很多的手法,甚至同样有类 似PS磨皮的手段——胶片时代的艺术人像除了化妆以外,靠的就是这类技术了。风景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就是胶片后期处理的专家。

胶片时代好像很少有这种争议,只是现在的数码技术让后期变得太容易了,所以常常被滥用。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除非是纪实的记录,其它的片子都是可以的适当处理的,只是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个范围就是不能改变片子拍摄时的主题,如果改变了,那就是平面设计,原片不过只是素材而已。

所以,如果拍摄时不能达到玛格南的水准,那么再多后期也没有用。

附令狐的观点:

严格的说,没有后期就不存在摄影。让胶片显影,这个流程本身就属于后期处理。所谓的调药水之类,只不过是后期处理的“技巧”而已。

再来,什么叫做“真实的世界”?对于一个近视患者来说,是他看到的那个模糊的世界真实呢,还是戴上眼镜后看到的清晰的,但被“处理过”的世界真实?谁能保证自己眼睛里看到的色彩、亮度、观感等等,跟别人的一摸一样?

摄影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手法,它要表达的并不是“大众看到的世界”,而是“摄影师本人看到的世界”;一个摄影师发表照片,也不是为了“让观众感动”,而是 “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给观众”。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一张照片的后期被做成什么样子,都是正常的,哪怕他把照片处理成毕加索风格,都是正常的。观众看了不顺 眼,也只不过是摄影师的表达失败而已(或者委婉一点叫做“引不起观众的共鸣”)。

摄影根本不存在原教旨主义,这跟是不是纪实作品无关。

极端一点说,以前我们看到很多大师的作品都是黑白的,难道就跟我们看到的彩色世界一致了吗?难道他们的照片就因为不能“真实反映世界”而应当被抛弃吗?

08.06 万竹园的小草

当时就想拍出这样的效果,但是结果并不够令人满意。而且那时对后期缺乏概念,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就放着了——还好没有删除掉。

前一阵试包围曝光HDR处理时看到这个老片,就拿来简单处理了一下(拉了一条S形的曲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