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不买单反数码相机的理由

看到这么个帖子《十个购买单反数码相机的理由》,忍不住KUSO一下。

====正文的分割线======

在网上看到太多别人放毒,心痒痒想要上单反?给你十个解毒的理由:

1、太多的控制权让人无所适从,拍的时候手忙脚乱,结果拍出一堆废片;

2、份量太重,端着太累;

3、大多数情况还是需要很多后期处理工作;

4、陷入不断购买镜头及相关配件的泥潭;

5、快门动静大,不适合偷拍;

6、携带不便,不能放到口袋里;

7、仍然是塑料制品;

8、不能LCD取景,不方便;

9、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用双手才能拿稳;

10、价钱还是太贵,掏空钱包;

以上纯属娱乐,但基本上都是实话。^O^

周六外拍总结

上周六参加了一次友情外拍,给Vanishi的同学及他同学的女友拍一组情侣片。

算上那次行走主题外拍,这已经是第二次拍这种题材了,但是感觉还是有些不满意。

这 次的拍摄内容包括几部分场景,其中公园和街头两处场景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基本上没有再犯行走主题那次的错误——只有一处行走场景时出现几张对焦失败 的片子,看来是因为非超声波镜头的对焦速度太慢了,这个只能靠多拍几张来避免了。最后一部分场景我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赶上,只能等过几天看Vanish和 Kailai的片子了。

主要问题还是在第一处的室内场景上。

首先是刚开始拍的时候大家都还没进入状态,两个模特都比较拘谨,按他们自己的说法就是:看到三支大口径的镜头围在身边,怎么也自然不起来。我们三个拍照的也是手忙脚乱,闪灯反光板乱打。我反正是拍了一堆的废片。

拍 了一阵才开始好一些,但是闪灯的问题还是很多。Vanishi的设备最先进了,一支Max的580EX加他自己的一支430EX作TTL引闪。 Kailai则是一支SB-800。我就只有一支银燕BY-28A加海鸥引闪器。因为我那个引闪器是只要有别的闪光灯亮起来,都会被引闪。结果他们两个闪 的时候,现场就乱闪得一塌糊涂。虽然偶尔也有一些意外的效果,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干扰了他们的TTL。汗。

除了闪光灯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广角人像还是没有能够控制好。虽然绝大部分情况下,我都是用24mm这个焦距,但是还是用得不太好。反而是后来换成标头不打闪光灯时会更好一些。

最后一点就是,现在用标头开始有一点感觉了,比以前要顺手不少,所以后来室外的部分我全都是用标头,带去的长焦都没有用上。

[公告]RSS订阅变更

鉴于目前尚未发现可以接受的BSP,并且在大家的建议下,初步考虑单独建站——毕竟本帮常委会中就只有我还没有用独立建站的BLOG了。
因为 feedsky关闭了合烧功能,所以我原来的那两个合烧的RSS都无法修改。为了今后可能发生的搬迁作准备,故重新制作了两个重烧RSS,分别为 mblogger上的八卦版RSS和my.donews上的色影版RSS。这两个RSS已经发布在各自的公告上了,建议大家更换新的RSS订阅。对于由此 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

特此公告

2006-11-10

[公告]因技术原因暂停

本人在mblogger上的“冷月无声”BLOG因该网站的技术原因,最近访问困难,并且已经丢失11月4日至7日的文章和评论。

mblogger的稳定性问题我已经谈了一年多了(比如最近的两篇《用户的态度是检验BSP的唯一标准》和《BSP的态度》),现在对它已经完全无话可说。

故决定暂停对该BLOG的更新。
至于下一步的计划,先观察几天,等我找到一个更好一些的BSP再说——最近my.donews也相当的不稳定。

特此公告。

BTW:过渡期间的八卦内容将在my.donews临时发布。

闪光灯的指数之迷

看到这么帖子说《被佳能580EX闪光灯忽悠了一把!》。在我进外闪之前我也曾经对这个问题不甚了解,以为指数只跟ISO有关的值。后来看了银燕的说明书并且试用之后才更明白了一些。

主要的问题在于带变焦灯头的闪光灯在变焦位置不同时,聚光程度不同,所以指数也会有所不同。在焦距较长的位置上,光线更加集中,所以指数就会大一些。所以要比较不同的灯,必须查看它们在相同变焦位置时,同样ISO下的指数才有意义。

比 如我的BY-28A的GN28指数是指在50mm端ISO100时的值。而著名的SB-800的标称指数是GN38,但是是在35mm端ISO100时的 值。SB-600则在同样情况下为GN30。作为对比,Sigma的EF-500 Super DG指数为GN50,同样是ISO100,但却是在105mm端(此参数来自日硕——Sigma总代——网站,网上很多资料都写是在35mm端,但是错误 的)。

如果在同样的35mm端ISO100条件下,各款闪光灯的指数应该依次为:

SB-800:38
580EX:36
EF-500:35
SB-600:30
BY-28A:23
D50内闪:11

SB-800还是最牛的一只啊。

包围曝光试片

前一阵看过一些包围曝光处理的HDR(高宽容度)片子,不禁也想试试。

拿8月份在万竹园的一个片子作样片试验——因为需要RAW格式的。在NX里分别用-2/3EV、0EV、+2/3EV作后期补偿后导出为三个高质量JPG片子。

这是0EV的原片:

用NI的包围曝光三合一功能合并三张片子生成的HDR片如下:

用PS手工HDR三合一如下:

PS的做法是这样的:

自下而上三个图层分别为:0EV、+EV、-EV;在+EV层用亮度通道载入为选区,再转成蒙板,然后反转蒙板(选出暗部细节);在-EV层用亮度通道载入为选区,再转成蒙板(选出亮部细节);合并图层即可。

个人感觉用NI的自动功能实现的版本好像是简单迭加,所以好像曝光比较过,层次感有损失,还是手工PS好一些。

肤色的PS手法

糖水MM片是必须要作后期处理的。

磨皮大法也练过几种,基本上磨成塑胶人是不成问题的,要加毛孔纹理也不是什么困难事。

N家的优势就在于广角的镜头很强,而且成像锐利,拍风光片很不错。但是对于糖水MM片来说,慢慢开始对N家成像中的肤色表现不太满意,反而越来越喜欢C家那种白里透红的感觉。

后来在看过一张令狐推荐的flickr片子后,其中用的褪黄效果不错——当然那个效果过了点。我们研究了一阵子,试出操作方法:

在PS里是转成CMYK模式,然后用全白去填充黄色通道。在GIMP里是把蓝色通道去色——因为蓝色就是黄色的补色。后来发现这两种手法的效果略有不同。我又发现了在PS里可以用亮度通道去覆盖蓝色通道的办法,可以实现与GIMP相同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于是想到了一种改进肤色表现的手法。上周五在家里拿老片子试了一把,用的样片是PCHOME 5周年聚会上拍的145。

这三张分别原片、PS后的和用NI中的“人像褪黄”效果的比较。
不过后来还是觉得做得过了一点,后来处理周六的片子时还是改了一些参数,把透明度降低了。

具体做法是:

复制一个图层在原图上面;然后用亮度通道覆盖蓝色通道去黄;然后调整图层透明度到30%-40%(经过试验后感觉,还是低一点的好);再用一个全黑的蒙板蒙上;最后用橡皮工具擦出皮肤的部分即可。

NI的人像褪黄手法感觉差不多,不过它是对全图进行操作,所以透明度更低一些,效果也差一些。

另外,还可以连磨皮一起做掉。就是对褪黄层做高斯模糊,当然这样的磨皮效果会略差一些,但保留了皮肤质感也是不错的。(上面的片子未磨皮)

10.29 餐博会

上周日上午无事,便带了外闪去光大会展中心的餐博会去试离机引闪。没想到现场这么拥挤,带的标头有点耍不开,是知道带广角了。

偷拍一个MM

中国拉面大王正在展示面条穿针(离机引闪)

做彩面的师傅(离机引闪)

少按快门

这个帖子的十四楼,一位叫alcyone的说道:

以下是我和太太的真实对话.
LG:看有些人拍的照片就大概可以猜到他在拍照片的时候在想些什么.
LP:我看你的照片也能猜到你在拍的时候想些啥啊.
LG:那你说我在想什么?
LP:你在想,再多拍几张,挑张好的

现在想想,自从用了数码以后,我也一直都是这样,总觉得多按几张总能找到一两张好的。

上周六去拍SMIC的运动会,回来算了一下,大概按掉了600多次快门,但是挑片子时却没有太多的收获。现在总结一下,结论就是在现场时基本没有什么想法,只是不停地按快门,想要尽可多地记录而已。检讨片子时就可以发现,选择的视角相当的单一,然后不断地重复。

以后要记得:

多按快门不一定能增加出好片的可能,更多的情况只是增加废片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