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变成了小眼睛

我那精致可爱的Nikkor AF 50/1.4D大眼睛,在我度过了一年两个月零22天后离我而去,落到了贼人的手里。只有在失去以后才深深后悔当初不够珍惜。

这一变故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我的焦段断掉了——从35到75这个标变焦段一下子空了。

本来想过干脆就进一只A09或VR24-120之类的标变顶上,但是没有那么多预算——这个月经济紧张,一天收益只有3.35的状况是肯定不能败这样2-3K的家伙(二手)。

还是50/1.8比较实惠。

刚好看到一只99新的二手,价钱也还不错,便收了下来。

50/1.8

拿到手里立即感觉到——跟1.4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首先是分量轻,其次是塑料感更严重,偷工减料的感觉更明显(连景深窗都省了)。当然最不爽的是前镜片小了一大圈,大眼睛换成了小眼睛。


量轻是早就知道的,只是没想到会轻成这样。拿1.4跟我的手动老头比起来,已经算是轻的了,但是跟1.8相比,那还是相当沉的。显然1.8除了因为镜片更
少更小以外,用了更多的塑料。不过轻有轻的好处,要是我那天带的是1.8而不是1.4的话就不会被偷了——因为它实在太轻了,以致于单拧镜头是拧不下来
的,必须一手握住机身,另一手拧镜头才行。

塑料感的问题也是1.4被人批评得很多的,但是跟1.8比起来还是要好很多了。

试拍了几张,感觉跟1.4相比还算是各有优缺点。


点是对焦速度快一些(大概是因为镜片小了,重量轻了,D50驱动起来更容易一些),而且准一些(D50的对焦系统精度低,用1.4偶尔跑焦)。不过要是用
在F90X上的话,1.8就没有这些优点了,因为1.4也可以很快很准。还有一个优点就是1.8全开不至于像1.4全开那么肉(1.4开到1.8也比
1.8全开要肉)。

缺点除了最明显的光圈小了2/3档以外,就是焦外太差了。本来我一直不觉得1.4的焦外有传说中那么好,跟85/1.8相比差了不知道多少,现在跟1.8比起来,果然是好了很多。1.8的焦外太硬了。

结论就是物超所值的事情不是没有,但绝对少,大多数情况下,能物有所值已经很不错了。1.4如此,1.8亦如此。

检阅一下

不知不觉中,手头居然攒下了六只镜头,貌似现在一帮人里就属我的镜头最多了。但我却是最穷的一个——因为我的全套器材都加一块,也没有MAX一只328值钱。-_-|||

这六只分别是:

Nikkor AF 50/1.4 D

AF 50 F1.4D


的第一只镜头,第一只原厂头,第一只定焦头,第一只AF头,第一只D头。到目前为止光圈最大的一只头。因为既不够长,又不够广,曾经想过出掉它换一只标
变。不过后来一次拍人像时发现它还是好——近可以拍大头,远可以拍全身,成像还比标变好,就不折腾了,标头还是应该要有一只的。

Tamron SP AF 17-35/2.8-4 Di LD ASP [IF]

SP AF Di ASP [IF] 17-35 F2.8-4

偶的第一只副厂头,第一只变焦头。到目前为止口径最大的一只头,也是价格最贵的一只头。在入广角定焦之前,这是用得最多的一只,在数码下接近标变的焦段是比较常用。

Nikkor AF 75-300/4.5-5.6

AF 75-300 F4.5-5.6

偶的第一只二手头,第一只非D头。到目前为止最重的一只头,也是最长的一只头,还是最多灾多难的一只头。长焦还是蛮有用的,不过自从有了潘太康135以后,这只头就很少拿出来了,毕竟太重。

Nikkor AI 35/2

AI 35/2

偶的第一只手动头。到目前为止成色最差的一只头。但是在胶片下35的视角我最习惯,在数码上又成了标头,实在太好用,据说AF版本成像更好,说不定哪天会换成AF版。

Pentacon auto 135/2.8

DSC_1607

偶的第一只德头,第一只M42头,第一只改口头,第一只非当面交易的二手头。除了不能全开光圈测光和对焦以外,很好。全开光圈已经不错,对焦行程比较长,对焦手感超好,除了手动不方便抓拍以外,很好。

Nikkor AIS 24/2

DSC_2285

这只虽然什么第一也没有,但却是我找了最久的一只镜头,也是我手上的定焦头中镜片最多的(11片10组,仅次于75-300的13片11组)。还没有怎么把玩,找个时间晚上去扫街玩玩。

这六只中计有:

自动头三只,手动头三只。
新头两只,二手四只。
定焦四只,变焦两只。
原厂头四只,副厂头两只。

现在剩下的就是:

我还没有一只G头,没有一只AF-S头,没有一只VR头,没有一只微距头。

而符合这些条件的镜头就是:

Nikkor AF-S VR 105/2.8 Macro !!!

终于淘到了传说中的AIS 24/2

偶觊觎AIS 24/2.0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了,这次总算是淘到一只价钱便宜的——当然成色也是比较差的,跟上次那只AI 35/2.0相比,唯一的优点就是貌似没有拆修过,外观成色略好一些。

迫不及待地试镜几张,除了全开光圈下的锐度和紫边比较难以接受以外(比AI 35/2要差一些),大致上还不错。当然,这只头的特性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它具有超大景深,对焦环上2M之后就是无穷大,对焦行程超短。所以说它是人文扫街的首选。

测试片一组:

全开光圈。其实光线足够时锐度还好,就是有一些紫边(100%下略有点夸张)。

全开光圈

收一档光圈。锐度略有改善,紫边改善较大,但100%下还是明显。

收一档光圈

收两档光圈。锐度已经很好,紫边也明显改善。

收两档光圈

弱光下全开光圈。锐度相当差,不如AI 35/2.0弱光下全开的效果。

弱光下全开

这就是镜头。AI 35拍的,内闪补光。外观成色还不错,比AI 35好多了。

DSC_2285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只头的色调有一些偏暖,我比较喜欢。

第三支定焦

这下把定焦的焦段凑了个半齐。

上周从N8的UU那里定了这支Pentacon auto 2.8/135 MC,这周一收到了,可惜最近一直忙,到现在还没拿来拍。

为了了解这支头的背景,研究了一番。我手里这支属于后期五片四组的版本——早年的四片四组是没有auto和MC的,并且是光圈环前置。原来是M42口的,UU改成了AI口,无限远可以合焦,这比用转接环好多了——转接环无限远不能合焦,并且不方便。本来还曾经想过国产的华光135/2.8,不过PK口和MD口都没有转接环可用,自己找人改口的风险又太大。虽然价钱上要便宜很多,而且也是五片四组的结构,估计用的是一样的设计,但据别人的评测,品质上还是要差一些的。

Pentacon是原东德的一个光学器材制造集团,旗下包括Pentacon、Carl Zeiss Jena(所谓的“东蔡”)、Mayer、Prakticar等,其中Prakticar是M42口的鼻祖,后期因为自动化的需要,改为PB口。

135mm
这个焦段是Pentacon产量最多的一个品种,除了Pentacon以外,CZJ和Mayer也有各自的产品。其中CZJ的135/3.5是最负盛
名的——只是不知道有多少成份是因为蔡斯的牌子。其次便是Mayer,Mayer的135/2.8在色彩上的表现很不错,而且因为有16片光圈,焦外也很
漂亮。因为有了这样两个优秀的兄弟,Pentacon这支的光芒就要被盖掉不少,但是作为同出一门的产品,它也是很优秀的。

收到后装到机器上试了一下。对焦环阻尼适中,感觉不错,对焦行程达360度,有助于精确对焦。光圈环是半档一定位,比一般的一档一定更精确。

现在最想的就是周末出去试试镜。人像头当然要拍人,可惜没有麻豆。-_-

DSC_1607

正式用AI 35/2拍片

(4-27)

昨天去乔氏咖喱屋吃霸王餐。以前拍菜都是用A05,觉得笨重,所以这回就只带了AI 35/2这只轻武器。

不过还好是带这只镜头。店里的灯光不但暗,而且颜色偏红——不只是色温低的关系。烘托用餐环境是相当的有气氛,但是对于拍照来说则是一大困难。刚好这只定
焦有F2的大光圈(A05在35端的光圈是F4,小了两档啊),我用了ISO 800和1/30秒的快门拍出来还是略有欠曝,不得不后期补足。

另一个问题是白平衡。我用了色温最低的白炽灯白平衡,还是偏红,没办法,只好动用自定义白平衡。坦白说,用DSLR一年多,这还是头一回正经使用这个功能,还好不用看说明书也研究出用法来。一试果然效果好多了——后期再怎么改也不可能比这更好。

因为D50用手动头没有测光功能,逼得我不得不经常查看直方图,倒是收获很大。从直方图里看曝光情况远比直接看照片要准确得多。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这只头全开光圈实在是太肉了,跟我的50/1.4全开差不多。(更正,其实也没那么差,主要还是因为那天光线暗,手抖了)

手动头印象

(4-24)

AI 35/2入手三四天了,总也没有什么机会实际地拍拍——车展上倒是拿出来拍了几张,不过都是加星光镜(因为只有它是52MM口径的)的,而且当时的环境也不好,难有什么体会。

几个初步的印象就是:

没有AF也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手动其实也很方便,特别是广角,因为景深大,配合相机的对焦指示还是很容易对上的。


且手动头的对焦环阻尼比自动头大多了,所以还是很好用的。自动头打到手动状态的话很难对稳,手一松或一抖就跑焦了。不过我这只旧头跟新一些的手动头相比
(买F90X时我拿了店家的一只9成新的AIS 50/2试过),阻尼还是小了一些,但比自动头好太多了。而且这样的阻尼对我来说也容易适应一些。

不过手里这只镜头还真够旧的,前镜组相当松旷,对焦时甚至会被带转,以至于会影响到约1/3档光圈(因为前镜组转动相当于光圈环反转)。

另外就是灰太多,虽然不太影响成像,但总是不舒服。

说到成像,倒还是真是不错,那是相当的锐。要说缺点嘛,当然是因为老镜头的技术不足,紫边略为严重了一些。

打算找个天气好的时候认真拍一卷看看。

送战友

偶的Nikon Coolpix 775在上周日,终于寿终正寝了。享年四年零两个月,快门数约两万多次。

起先的问题是镜头偶尔不能完全伸出,然后LCD上显示System Error。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把它拆开来研究了一下,结果把镜头里的一根线弄断了,这下是彻底不能伸出,一启动就System Error。

可怜的相机

送走老战友,要迎接新战友,不过就又要破财了。

按我自己的意思是,我早就想要一只像Nikon S10这样的便携防抖长焦,或是Sigma DP-1这样的定焦(不过它的焦距我不是很喜欢,并且光圈太小,价格太贵),新出的Nikon P5000看上去也很不错,据说有接近单反的操控性。


是老爸想要一只卡片机,而且要潜望结构内变焦的——因为担心外变焦的以后会像775这样坏掉。可惜柯美已经不在了,不然柯美有好几款卡片机我是很喜欢的。
SONY现在在卖的那几只都看上去很不舒服。富士的Z5看上去还好,不过XD卡比较烦。而佳能居然没有这种结构的机器。只好绕回来看Nikon的S7,
S8,S9。比较了半天,感觉还是S8比较入眼,周末去看看实物再说。

嗞……

(2007-03-12)

中了胶片的毒终于毒发,昨天跑到星光去败了一台F90X。下图中配的头是AF 50/1.4D:

F90X+AF50/1.4D


台机器就是外观成色比较差,内部除了灰有点多以外,看上去都还好。当时只在星光四楼转了一圈,找到一台最便宜的,JS还一个劲地说亏本了亏本了,事后我发
现貌似我亏得比较多。因为我买下以后才发现,五楼六楼多了很多二手商,后来才知道,这些都是因为环龙装修,从那里搬过来的。或惜我已经没有勇气再去看了,
怕看到更便宜更好的。后来令狐很不厚道地说:那个JS就是在说我亏本了。-_-|||

在星光转了半天,发现胶片真是没落得厉害,连一套冲洗装备都买不齐——所以我在MSN上说我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啊。我只在三楼找到一家有全套装备的,但是全进口,太贵了。最后只买到暗袋和AP罐,剩下的只好去淘宝上凑——幸好还有淘宝,真是胶片的救星啊。

为了检测相机的功能和效果,只好先装了一卷负片拍一下,今天下班去冲洗出来看看。

幸好昨天天气好,便装上A05跑去南站拍了一圈。17mm的超广角太震撼了,再加上最习惯的35mm,所以差不多就只用这两个焦段拍。另外还用长焦和标头试拍了几张,现在就等片子出来了。另外,还要DIY一个翻拍设备,暂时不上底扫了,所以估计要到周末才能上片。(片子已经出来,试翻拍了几张还行,但扩出来的效果太差,现在的冲印店真是……下回试试店扫,别逼我上底扫啊)

点评一下F90X吧。


器的操控性还是很不错,虽然跟D50的用法很不同,但用起来还是相当顺手。在没有说明书的情况下,摸索出了大部分的功能,从装片、拍摄(PSAM四档都试
过了,还试了曝光补偿)、倒片、退卷,全无问题。只是一个延时自拍要怎么弄还没研究出来,一会找本电子版的说明书看看(已经看过,跟我猜想的一样,但不知
道为什么上次试验不成功)。

当然最不习惯的还是:有时拍了一张又不确定效果的时候,会习惯性地看一下后背——但是这里没有液晶屏。-_-|||

机器还是蛮重的,不含电池755克的重量比D50不含电池和卡的540克要重200多克。全金属机身就是不一样——8过D200更重,830克的说。


说中F90X强劲的对焦速度我算是体会到了,比超声波也差不了多少,比我的D50强多了,就是动静也大多了。要是能像D200那样又安静又快速就好了——
不过D200虽然比D50快,但好像还是没有F90X快。还有卷片电机也很强——最高超过4fps的连拍速度,不强是不行的。偶的D50可才2.5fps
而已。

最后来说一下这个“嗞……”的问题。

早在去年我败D50的时候,我听它的快门声音还是很爽的,比以前的小DC和傻瓜机
都要爽多了,很有专业的感觉。但是听久了总觉得缺一点什么。后来陆续旁听或试按了如350D、20D、D200、30D、5D等,各有各的动听悦耳之处,
但感觉还是不对。这回听了F90X以后,总算知道是为什么了。

F90X的快门声音跟D200差不多,比D50好听,最关键的还在于快门声响过以后,还有很短的“嗞……”一声——胶片卷过的声音。

这样就对了。^O^

中毒记

昨天下午跟大姑及美女锁锁去厦大外拍。美女不但带来了D200,居然还有一只SB-800,简直是要让人毒发身亡嘛。

美女与牛机

拿到手里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份量重多了,沉甸甸的。美女提醒我要改一下ISO,我看了一下,是设置在1600上,便调下来。能调到ISO 100真好啊。

试拍了几张,最大的感觉就是对焦速度很快,而且比D50安静多了。而且快门声音也完全不同,叮叮咚咚的,很清脆,相比之下D50的快门声就显得沉闷多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D200的白平衡。昨天下午厦门是阴天,自然光的色温非常高,D50用自动白平衡出来的片子都明显偏蓝,改成阴天白平衡后才正常。而D200的自动白平衡就很准确。

再来就是SB-800。开始是装成机身上用TTL闪光,曝光都很准确而且自然。更酷的是用D200的内闪离机TTL引闪SB-800。试过之后才知道,NIKON在闪光技术方面果然是最先进的。

唉,用过了牛机牛灯,再看自己的D50和银燕灯,怎么都感觉寒碜啊。-_-|||
钱啊,我现在连VR105的钱还没有攒到,啥时才能有钱败D200和SB-800啊。

BTW:美女的玉照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P

中毒记

昨天下午跟大姑及美女锁锁去厦大外拍。美女不但带来了D200,居然还有一只SB-800,简直是要让人毒发身亡嘛。

美女与牛机

拿到手里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份量重多了,沉甸甸的。美女提醒我要改一下ISO,我看了一下,是设置在1600上,便调下来。能调到ISO 100真好啊。

试拍了几张,最大的感觉就是对焦速度很快,而且比D50安静多了。而且快门声音也完全不同,叮叮咚咚的,很清脆,相比之下D50的快门声就显得沉闷多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D200的白平衡。昨天下午厦门是阴天,自然光的色温非常高,D50用自动白平衡出来的片子都明显偏蓝,改成阴天白平衡后才正常。而D200的自动白平衡就很准确。

再来就是SB-800。开始是装成机身上用TTL闪光,曝光都很准确而且自然。更酷的是用D200的内闪离机TTL引闪SB-800。试过之后才知道,NIKON在闪光技术方面果然是最先进的。

唉,用过了牛机牛灯,再看自己的D50和银燕灯,怎么都感觉寒碜啊。-_-|||
钱啊,我现在连VR105的钱还没有攒到,啥时才能有钱败D200和SB-800啊。

BTW:美女的玉照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