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小旁轴的选择

原帖的内容有些不对或偏差较大的,故重新整理一下。补充了一些型号和资料,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下表数据仅供参考。

除了下表中列出的以外,当然还有一些没有列入的,比如国产的数十种型号,比知名度较高的凤凰205系列、海鸥KJ-1、到相对知名度不那么高的珠
江、虎丘、华中、华夏……这些机器其实也并不差,问题在于种类太多,之间的差别也并不是很大(基本都是ME/MF,最多有一个辅助的测光指示),年代久远
之后问题也比较多,更适合DIY人士,故不列。

另外,国外产品中早年的俄制、德制型号也未列入其中,同样是因为基本都是ME/MF,年代也过于久远。还有一些虽然有名,但是市场上比较少见,比如
七剑中的Perti Color 35(其实还是有,价格与Olympus
35系列相当)等。再有就是一些市场上有,但是资料较少,不好评价的型号,比如Minolta Hi-Matic系列中除了7sII以外的型号。

列表如下:

最新版本见不定期更新GOOGLE DOC

型号 镜头 测光对焦 评价(引自网友评论) 估价
Leica CM 40/2.4 P, AF/MF 优点不用说。缺点有吗? 7K
Minolta
TC-1
28/3.5 P, AF/分段MF 成像最好的机器之一。更小的体积,和T3一样完美手感和操作。画质是最好,机器也好。 5K
Konica
Hexar
35/2.0 P/A/M, AF/MF 成像最好的机器之一。巧思不错。可是1/250最高快门是死肋,再说机身和单反差不多,失去便携性。 4K-5K
Contax
T3
35/2.8 P/AAF/MF 成像最好的机器之一。35mm蔡斯镜头素质不错,可自动测光、光圈优先,体积小可以作为口袋机。完美的手感,方便的操作。 4K-5K
Nikon 28Ti 28/2.8 P, AF/MF 传统指针式的界面操作,复古型的旁轴。操作不便。 4K-5K
Nikon 35Ti 35/2.8 P, AF/MF 传统指针式的界面操作,复古型的旁轴。操作不便。 3K-4K
Fijifilm
Natura Black
24/1.9 P, AF/无限远 广角大光圈。物以稀为贵。 3.5K-5K
Contax T2 38/2.8 P/A, AF/MF 结实耐用。不过镜头反差弱了些,拍黑白的话不错。 3K
Leica Minilux 40/2.4 P/AAF/MF 快门轻的连我自己都感觉不出来。它的成像是不输于任何此类机器的,有人说T3的色彩比它好,但是我更喜欢MINILUX的色彩,更厚重,机身也非常结实。
镜头很有味道。也有很多毛病,没有关机记忆,按6次才能关闭闪光灯,最近对焦距离太远,E02毛病,有点大和重。操控性实在是不敢恭维,加之EO2的问
题。
2K-3K
Rolei 35系列 40/2.8(3.5) M,估焦MF 型号太多,略 2K-5K
Ricoh
GR1s/v
28/2.8 P/A, AF/分段MF GR1S的镜头还不错,在最大光圈时的分辨率和反差都非常的好,收小一、两档当然更好。GR1S的镜头是有暗角的,虽然不是很严重。 2K-3K
Minolta
7sII
40/1.7 M/A,MF 从实际拍摄效果看,这只镜头拍摄的反转片温润厚实、色彩丰满,确有几分德国镜头的韵味。 1.8K
Kyocera
T5/T4Super
35/3.5 PAF 据说镜头不错。性价比一般。 1.5K
Rollei
AFM 35
38/2.6 P/A, AF/分段MF 彩色人像看着很舒服,大颗粒黑白片感觉也不错HFT镜头成像没的说 1.5K
Minox 35系列 35/2.8 A,估焦MF 是好机器。便捷性和把玩性还是不错的。就是估焦不是每个人都很习惯的。偶尔有叠片,缺乏可靠性。 800-1.5K
Balda
CS35/CE35(A)
38/2.8 M,估焦MF 顺光片基本曝光正确,色彩、层次、细节都非常出色。暗角肯定有的,大晴天也是。 1K
Canon GIII QL17 40/1.7 M/SMF QL17镜头成象锐利,层次丰富,就拍摄效果而言,并不亚于同时期单反相机标准镜头。 1K
Olympus
XA
35/2.8 A/MMF 体积很小巧,用料足,貌似沉甸,光圈优先式,过片手动、倒片手动、对焦手动,有+1.5级曝光补偿,出片色彩很浓烈(彩色卷),锐度除了最大和最小光圈以外每档都非常的锐。对焦较难掌握,但用熟了快拍方式后很好用。 1K
Olympus
35SP
42/1.7 M/S/P(带点测),MF 这只42mm的7片5组镜头性能相当突出,分辨率接近每毫米100线对,远远超过很多单反相机镜头。稍微遗憾的是,由于当年彩色摄影并不普及,镜头镀膜技术也不如今天进步,因此该镜头的光学特性和设计着重为黑白摄影考虑,因此在色彩传递性能上不如当代相机 600-1K
Olympus 35RC 42/2.8 M/S(带点测),MF 这只5片4组“松纳”结构的镜头光学描写性能非常优秀,问世以来一直广受好评,从光圈F5.6开始,它的分辨率可以达到80线对/毫米以上。 600-1K
Olympus 35RD 40/1.7 M/SMF 它成象效果上乘,拍摄的黑白和彩色照片都能满足专业要求。 600-1K
Yashica
electro 35 CC/CCN
35/1.8 A,MF 没有全手动档,没电池时只有最快的一档快门(1/250) 500-600
Yashica
electro 35 GL/GX
40/1.7 A,MF 没有全手动档,没电池时只有最快的一档快门。 400-500
Yashica electro
35 G/GS/GT/GSN/GTN
45/1.7 AMF 没有全手动档,没电池时只有最快的一档快门(1/500) 300-400
Olympus mju-II 35/2.8 PAF 便宜又好用。色彩也很棒。闪光不能记忆很麻烦,每次开机都要关闪光。没有曝光补偿,纯粹的傻瓜机。轻轻的塑料玩具,拿起来真是连拍的欲望都没了不合适有亮骚心理的人。最近忽然在学生LOMO族中流行起来,价格暴涨了许多,其实这个机器成像一点都不LO 300-400
Konica
C35EF-3
35/2.8 A,估焦MF 镜头成像及其综合表现优于上一代MT-9所采用的最大光圈为f3.5的35毫米镜头;和更老一代的但很经典的柯尼卡C35AF或C35EF所采用的4片3组38毫米镜头比起来中心解像力更高一些,但边缘稍逊,反差略低,但层次和逆光性能更好。 150
 青岛6 40/2.8 P,估焦MF 使用AGFA的镜头,成像还不错 150 

我用过的胶卷

因为小威问起,我就简单整理一下我用过的胶卷以及个人使用体会吧。以下均为135规格,国产品牌用中文,进口品牌用英文,中文以拼音顺序,英文以字母顺序,中文优先。

部分资料已经更新(08年4月)

 类型  品牌  型号  评论  参考价格(08年)
 黑白  公元  ERA100  便宜(曾经最便宜,现在相比进口卷还是便宜),颗粒细,低反差,易冲。缺点是实际感光度应该比标称的100略低,产品质量有待提高,齿孔碎屑很多,产品的批次稳定性不是很好。  9.00
 乐凯  SHD100  与进口片相比,还算便宜,颗粒尚可,反差略高,易冲。缺点是乳剂较薄,经不起迫冲,高光表现不好。  8.00
 SHD 400  算是最便宜的400度黑白,反差略高。缺点是颗粒较大,不易冲,也经不起迫冲。  (停产)
上海 GP3/100  135早已停产,120还在产。便宜,品质不稳定,好的时候还不错,比乐凯好,差的时候完全没法用。 8.00
Fujifilm Acros 100  只用过120的,颗粒极其细腻。 18.00
 Ilford  Delta 400  颗粒比HP5+略细,感觉没有TMAX好用  30.00
 HP5+/400  性价比不错,乳剂较厚,易迫冲,颗粒和反差均较好。缺点是不很易冲,温度控制不好容易颗粒大。  27.00
Pan 400 与Delta 400差不多。 27.00
Kodak  Tmax/100 非常好,锐利,细腻,层次也不错。 30.00
 Tri-X/400  超级无敌好,迫到3200完全无压力,层次非常好,只是颗粒略大。  33.00
 彩色负片  乐凯  彩韵 200  便宜,颗粒较细,色彩不错。缺点是高光表现不佳。  9.00
 Fujifilm Pro160NS 120规格,代替Superia,就是贵了不少。宽容度很大,色彩也比Superia艳一些。 20.00
Pro 400H 超级贵的负片,待鉴定。 50.00
Superia 100/200 较便宜,颗粒尚可,色彩不错。 11.00
 Xtra 400  较便宜,颗粒比200还细,色彩略显清淡。  12.00
 Kodak ColorPlus 200 颗粒较粗,色彩略平。 10.00
Ektar 100 颗粒超级细,日光色温下色彩还原很好,色温偏差时偏色比较厉害。 30.00
Gold 100 颗粒略粗,色彩温暖。 12.00
Portra 400 对400度负片来说,颗粒算是比较细的,色彩略艳,超级贵。 40.00
 ProImage 100  颗粒尚可,色彩偏暖。  9.00
 UltraMax 400  颗粒较粗,色彩温暖。  14.00
 KonicaMinolta  Centuria 100  便宜,颗粒细,色彩平衡。缺点是有些冲洗店冲不好。  9.00
 素肌美人/400  颗粒很细,色彩偏品,适于亚洲人像的肤色还原。  12.00
 彩色反转片  Fujifilm  Provia 100F(RDP3)  颗粒细腻,色彩偏冷。  36.00
 Provia 400F(RHP)  迫一档尚可,两档较困难,色彩比RDP略有不如  60.00
 Velvia 100(RVP)  色彩鲜艳,但很多冲洗店冲不好。  43.00
 Kodak  EliteChrome(EB3)  颗粒较细,色彩平衡。  28.00
 E100G  颗粒很细,色彩温暖。(2012年停产)  38.00
 E100VS  颗粒较细,色彩鲜艳,反差大。(2012年停产)  38.00

其实基本上跟网上看到过别人的评论都差不多,选胶卷的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风格。

发烧的器材派

前一阵刚说要退烧,结果一发起来又不可收拾。

本周败入两台凤凰205:

一台是经典的凤凰205A,另一台是少见的红皮白头凤凰205E。

两只凤凰205

虽然205E是后期产品,用料上可能不如205A(重量上轻一些),但是用起来手感还是要远好于205A——特别是过片和对焦的手感,可能是因为205A的年代太过于久远了吧。

205A
拍的一卷负片已经冲出来了,大部分都对焦错误,实测了一下发现连动对焦系统偏后相当多。查了一下205的相关资料,说是要调整一个21#螺丝下面的一个螺
丝。我把205A的21#螺丝打开却发现下面没有调节螺丝,现在只好把21#螺丝改造一下,加长一段试试。要是不行就只能手动补偿了。(已经修好了,见《修理国产相机》)

(转载一段关于205的说明)

历史与缘源

    20世纪的1963年3月、1964年12月,日本小西六公司(柯尼卡公司的前身)陆续发表了柯尼卡Auto S、Auto
S2两部旁轴测距取景轻便相机,当时上海照相机二厂便以柯尼卡Auto
S2为蓝本进行仿制,1966年正式批量生产、面市了“上海205”相机,其含义是上海照相机二厂生产的第5种型号照相机,这是1964年该厂成功生产了
上海203折叠式相机后又一名品机型。由于1963年开始,上海生产的照相机为了出口需要开始统一使用海鸥商标,所以正式生产后不久上海205也改称海鸥
205;上海203亦改称海鸥203。
    上海205保留了柯尼卡Auto
S1/S2相机正面镜头左侧的闪光灯同步插孔,其中造型也相似,开启后盖时需要拨动相机底部一个按钮,后盖即自动弹开,相机顶部设有非热靴式闪灯插座,镜
头为4片3组天塞加膜镜头。改名海鸥205后,只是在相机标牌处有白色“Sea Gull”字样,这与后来江光厂牌的海鸥205标牌上有大不同。
 1965
年11月,在方志敏烈士的家乡——向宁静的江西省德兴县大茅山区开始喧嚣起来,由上海照相机二厂、上海电影机械厂、南京工卡模具厂等5家工厂部分内迁组建
的一个崭新的国有企业——江西光学仪器总厂诞生了(以下简称“江光厂”)。1969年,江光厂根据上海照相机工厂海鸥205的图纸,组织生产了海鸥205
江西版,外观上与上海版海鸥205明显不同之外是相机标牌由飞翔的海鸥图案与“海鸥”、“Seagull”共同组成,其中英文中字母G的大小写法也不同
了。

凤凰205家族

   1983年,江光厂生产的海鸥205启用新名称——“凤凰205”,年产量也从当初几千架上升到鼎
盛时期的30多万架;1985年,机顶加上了X闪光热靴的凤凰205A面市。严格来讲1983年至1985年间,江光总厂对凤凰205进行过两次改进,如
将盾盖开启机构改为流行的倒片钮提拉后盖锁新式结构,应有凤凰205Ⅱ、凤凰205Ⅲ之区分。1987年,江光厂在205A基础上,加入使用硫化镉光敏元
件测光件的205B,1992年又发表了可以多次曝光的205D。为了增加相机的握持性,1995年,增加了机身握手的凤凰205AS、205BS、
205DS面市。1988年江光厂整体搬迁到江西上饶市。1996年,正式组建江西凤凰光学仪器(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凤凰光仪(集团)公司又创建
了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同年5月以“凤凰光学”名义正式上市:也就在这一年,凤凰光学发表了将多重曝光与电子测光系统台二为一的凤凰205ES;同年,
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并庆祝“凤凰光学”成功上市,凤凰光学为国内照相机收藏家定制100架“金凤凰205”型纪念相机,该机以凤凰205ES为蓝本,顶、
底盖多层镀金,顶盖正面镶有纯金制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后盖上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回归纪念”金色宇样,其配用镜头经过特
选,成像质量比普通机型有所提高,无握手设计,发售价为19977.1元。

  凤凰205系列以“物美价廉”的品质赢得了国人喜爱。不过,
它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的上海照相机工厂,但却不应止步于凤凰光学的205E新版(彩色版)。建议凤凰厂以注入现代光学技术设计的凤凰JG50为蓝本,
改进凤凰205九十年不变的外观设计,为中国影友打造一款不失物美价廉特征,又令大家买得起的经典。

凤凰205系列相机性能指标

    凤凰205照相机采用造型美观的全金属机身,制作精良,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对初学摄影的确是一部非常适宜的低价相机;故205E相机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在凤凰205系列相机的旁轴透视式取景器中,也包含了测距系统。转动镜头调焦环,使取景器壳框中心的双像重合,就完成测距对焦操作。
    205系列相机采用三灯显示外测光方式,测光元件的照射与镜头的成像光路是各自独立的,有较好灵敏度和准确性。

  
外测光方式比较适宜主题和背景的明暗相差不大的环境。对普通使用彩色负片的旅游留念摄影等比较适用。如果画面反差相差较大;例如在背景特别明亮的海边,空
旷的田野或在背景较暗的树林、背光等场合拍摄,应适当增减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任何方式的测光系统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经验和判断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提高
拍摄技术的关键。低价性能基本齐全的凤凰205系列相机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影友青睐,想必有浓厚的拍摄情趣和一定的玩赏使用价值,应该也是原因之一!
     快门位于镜头中间,即与光圈紧挨的稍后位置,也称为镜头快门。
    205
相机使用的是镜间快门、快门叶片开启时光孔位置与光阑叶片组成光圈位置非常接近,快门开启从中心部分开始,逐渐使光孔达到最大,再从边缘向中心逐渐关闭。
这类快门也称为中心快门,其最大优点是画面曝光均匀,结构简单,工艺性好,不易出故障。镜间式中心快门另一优点是全速可以进行闪光,没有快门速度限制。
205系列的快门采用了五个叶片,快门速度在1—1/300秒之间,有B门和自拍机构。

我这是穷发烧,看看有钱人是怎么烧器材的:

EOS 1D Mark III, EF 300/2.8 L

(Canon EOS 1D Mark III, Canon EF 300/2.8 L, 冈仁波齐云台)

修理国产相机

无忌上有人说过,玩海鸥KJ-1的人迟早要学会修理国产相机,我还没用过海鸥KJ-1,这也开始研究修理国产相机了。

昨天把205A
拍的一卷柯美世纪彩100扫出来,结果发现很多都跑焦,赶紧拿尺子量了一下205A的对焦距离,发现明显偏后不少。查了一些资料,在一份205B的说明书
里找到说,可以通过调节21#螺丝下面一个螺丝来校正。可是我拧下21#螺丝后却没有找到下面有什么可以调节的螺丝。只好想一点别的DIY办法,结果昨天
折腾一晚上也搞不定。今天一怒之下把上盖打开研究一下,研究了半天终于被我找到了那个传说中的调节螺丝。

终于搞定,原来修理国产相机也不是很难的嘛。

附图:拿掉顶盖的205A

拆了顶盖的205

海燕EF-1

不算出掉的那只mju-II,这是我败入的第四只胶片机。说实话,一开始我就没怎么指望这个机器能拍出什么好东西,但是它的失败还是超出了我的预
计。难怪国产货总是难以让人相信。其实从片子上看,这个机器只要稍微做得再认真一点,完全可以做得很好,现在这个结果完全是态度问题。

在机器到手时,我大致研究了一下它的功能,看上去还可以。38/3.5的镜头,固定1/125s快门,带测光和内闪,其它如连动对焦、定时自拍什么的一概没有。更BT的是它的光圈叶片居然只有两片,并且光圈形状是不规则四边形。


是看上去很美只是“看上去”而已,十一期间拍了一卷负片,前两天送到附近的一家冲印店去冲——不是以前常去的那家,那家略远一些,不想为了一卷测试片跑那
么远的路。今天拿到片子当场就寒了一下:居然没有剪段装袋,而是一整卷装胶卷瓶里。回来扯出来一看,又寒了一下,药水都没洗干净的样子,味道很重,并且看
上去效果就很差,不知道这份药水已经冲过几百卷了。剪开扫了一条就寒了第三下,那个色彩真是惨不忍睹。

以后再也不会在这个店里冲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海燕EF-1:

海燕 EF-1

果然如传说一般,乃国产“LOMO”机,这个暗角太强了:

超强的暗角

而且国产货的品质……画面中间和左边还不错,但右边就差了:

右半边都是虚的

除了以上两个问题以外,对比了一下它的测光还是基本准确的,但可能实际快门速度低于1/125s,发现有一些抖糊的片子,我用mju-II慢到1/10s也不致于抖成那样。也有可能是因为机震过大,这个旁轴机的快门动静不输单反。

好了,可以收藏起来留作纪念了。

幻灯机

昨天终于把幻灯机败回来了。

经过多番比较后确定了这台Kindermann 1500 E。直光路,24V的灯泡,直片槽,AF。

据说直光路的机器常会烤片,包括常见的徕卡P150及禄来、百灵、辉达……等品牌的相应型号,全都不可避免地有这种现象。而肯德曼的这款机器也有PCHOME网友反映说至多5分钟就足以把片烤坏。

这次特地当面交易就是要鉴定一下这个问题,卖家拿了一张废片试烤了约8分钟,并未发现有明显的烤片情况发生,于是就败下了。


对来说柯达、海鸥(就是OEM柯达的)的L光路机器会安全得多,因为这种机器是为专业应用(如教学)设计的,放几十分钟也不烤,但代价是为了取得同样的亮
度,需要用功率大一倍的灯泡,相当浪费电,相应的散热风扇也大得多,噪音也大,最不能接受的是KODAK用的是美标的灯泡,电压是少见的82V,灯泡的价
格要比24V的贵近3倍——要知道对于幻灯机来说,灯泡可是耗材。

当然除了不烤片以外,KODAK的机器都是圆盘片槽,可装80张(肯德曼
原配片槽是36张,卖家给我的这只是50张的),而且是重力换片,不容易卡片。不过我试了两天肯德曼,目前也没有碰到卡片的情况,也可能是因为我比较谨慎
地用了3毫米的片框,不过卖家当时试片用的是1.8毫米的片框也没问题。

还有就是镜头的问题,我比较喜欢肯德曼这只90/2.8的镜头。KODAK的镜头有两个选择:76/3.5和105/2.8,76那只光圈太小,可能会影响亮度,而105那只又太长,在我的小房间里恐怕只能打出小画面。这也是我放弃KODAK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肯德曼还算是不错的。不烤片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有一只强劲的风扇,更好的是这只风扇的噪音还很低。不过这种机械换片的机器,换片声音就大了一些,但“咔嚓咔嚓”的换片声听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只是不知道听多了以后会不会烦。

装框后的两卷反转:

幻灯片

肯德曼幻灯机:

Kindermann 1500E

用了幻灯片的后果就是:那些拍摄时犯的错误再也无处遁形。比如曝光错误——特别是曝光不足,还有水平不平,画面裁剪……。布列松和骆大师都强烈反对画面裁剪,他们毫无疑问是对的。

退烧的器材派

因为前一段一直在论坛里讨论器材,上周被令狐批评了。虽然已经意识到这是不对的,但还是忍不住在论坛里又说了几句。

不过现在真有点退烧了,VR105也已经不太想了——因为我发现即使进了VR105,我也未必能够拍出更好的片子来。

所以我把无忌上这篇《器材发烧友的忏悔录(翻译)》链到论坛上,给大家也退退烧——Singer最近败了不少镜头啊。

看到别人用DC甚至手机有时都能拍出不错的片子,真是让人惭愧啊。而在PCHOME和无忌上常常看到有人拿着大兔子拍出巨烂的片时,一边嘲笑他们,一边也觉得寒——我拿大兔子未必就比他们好多少。

其实不用看别人的片子,就是自己以前拿DC或傻瓜的片子,有些也是很不错的——当然画质方面不值一提。因为那时的器材玩不出太多的花样,反而能够更加专注于拍摄的目标。就像王家卫在《东邪西毒》里的台词:

欧阳峰:为了一个鸡蛋而失去了一只手指,值得吗?
洪七 :不值得!但我觉得痛快,这才是我自己。我本来应该没事,但是我的刀没以前的快了。我以前快是因为我直接,认为是对的就去做,从来不去想什么代价。

器材玩得太多,就不够直接了。所以就退烧了。

把手里的器材玩好再说吧。

BTW:幻灯机还是要考虑的,拍了反转却看不出实际的效果是很郁闷的事情。

海鸥C35F

也算是头脑发热了,忽然很想试试国产二鸟,不过实在找不到体积小些,35MM焦长,2.8以上光圈的旁轴机,最接近的就是海鸥KJ-1
(38MM/2.8)。但是因为是全手动,偶自己对人肉测光又没把握,刚好看到一台C35F,据说是后期带测光的,不过我没有搜到官方的资料,只知道它的
镜头跟KJ-1是一样的。便买了下来。

结果没想到的是,居然收到快递时,里面没有相机,仔细一查发现包装被拆过,估计是被长发速递的快递员扣去了。于是与卖家交涉,还好卖家很爽快,答应他们去找快递,同时另外给我发一台。于是经过八天之后,我终于收到了这台海鸥C35F。

试了一下,所有机械功能基本都是正常的,成色看上去也还不错,不过国产货的做工真是不敢恭维,这砣塑料疙瘩身上到处都是缝隙,仿佛随便捏一下就会散架。还好实拍下来没发现有漏光现象,只是做工粗糙而已,不能跟日德货相比。


过发现取景器里没有旁轴对焦需要的裂像黄斑,转了一下对焦环也没有什么反应,在网上搜了半天也不知道这个机器是不是有连动对焦,只找到KJ-1是有的,不
过容易坏。看来这台不是没有就是已经坏了,只能像小禄35那样估焦着用了——当初否定小禄35就是因为估焦这点无法接受,没想到结果还是要估。(后来才知道这台的确是只能估焦的,它本身就没有设计联动对焦的机构)

中午在楼下超市买了两节电池装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测光指示灯,只发现内闪是正常的。看来是不带测光的,还是得人肉测光。

早知道就买KJ-1了——至少不是塑料疙瘩。以后买这类古董还是别买这种少见或后期的东西,还是早期全机械的东东比较踏实。改天再去淘只205吧,不过那个东东就要比这个大一圈,而且全金属。换个标头的焦段试试也不错。

传说中的海鸥C35F:

海鸥C35F

样片之全开光圈最近对焦:

全开光圈最近对焦

样片之F8无限远对焦:

F8光圈无限远对焦

这两张的估光还算差得不太多,基本上白天正常光线下,我的人肉估光误差在+/-2EV之内,还是黑白胶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是傍晚弱光或是灯光下就差得多了,一般要差-3~6EV的样子。

mju-II试用体会

mju-II入手试拍一卷100后就换上一卷Kodak 400。

本来计划是一个月拍一卷,但实际上最初的几天里,一张也没有拍,直到前天也才拍了一张。

在没有随身带相机的时候,总觉得经常会碰到值得一拍的情况。但是真的把相机天天带在身边以后,却常常觉得那些场景并不值得浪费一张底片。其实要的只是那种有相机在手里,拥有拍摄的可能的那种踏实的感觉。

不过这两天倒是一下拍了十来张。

对于mju-II的操控性的总的感觉还是不错的,镜头盖一拉就开机,马上就可以按快门拍摄了。全自动P档,中央重点测光(我估计的)/点测光,半按快门锁定测光和对焦。

用过单反以后再回头来用全自动机,感觉是不同了。最关键的是即使是只有P档,但在知道它的曲线后,可以根据测光点的情况估计出自动得出的光圈快门组合,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测光点以达到选择大致的光圈快门组合的目的。

问题在于几点:

1、闪光灯设置不能保存,每次开机要按两次按钮才能关闭闪光灯,不利于快速抓拍;

2、取景器太小,经常拿起来都找不到取景器;

3、过片速度太慢,2秒一张——跟F90X最高一秒4.5张的速度完全不能比;

4、没有手动功能,只有最大光圈优先的P档,没有曝光补偿;

5、没有单独的曝光锁定或对焦锁定,这样测光点(中央重点/点测光)和对焦点的选择就失去了一半的灵活性;

6、
个体BUG——过片不准确,常间隔过多,浪费胶卷。比如这次的一卷就只拍了32张,还好我不是拿RVP50来用,不然损失大了。8过mju-II的测光有
过曝倾向,适合负片,不适合反转。而且它的DX检测只测整档的ISO,想把反转的DX改成160来用也不行,改到200的话估计就会欠曝过多了。

不过看在价钱的份上也就没什么好说的。多一倍的钱换XA就有A档,有外置闪光灯等。

定焦小旁轴

几款知名定焦小旁轴的简单比较。小禄系列品种太多,偶实在搞不清,故未列入。

按价格排序,价格相当按字母顺序:

Leica CM
估价:7K
镜头:40/2.4
优点:不用说。
缺点:有吗?

Minolta TC-1
估价:5K
镜头:28/3.5
优点:成像最好的机器之一。更小的体积,和T3一样完美手感和操作。画质是最好,机器也好。
缺点:

Fijifilm Natura Black
估价:4K-5K
镜头:24/1.9
优点:广角大光圈。
缺点:物以稀为贵。

Konica Hexar
估价:4K
镜头:35/2
优点:成像最好的机器之一。巧思不错。
缺点:可是1/250最高快门是死肋,再说机身和单反差不多,失去便携性。

Contax T3
估价:3K+
镜头:35/2.8
优点:成像最好的机器之一。35mm蔡斯镜头素质不错,可自动测光、光圈优先,体积小可以作为口袋机。完美的手感,方便的操作。
缺点:据说易坏。

Leica Minilux
估价:3K+
镜头:40/2.4
优点:快门轻的连我自己都感觉不出来。它的成像是不输于任何此类机器的,有人说T3的色彩比它好,但是我更喜欢MINILUX的色彩,更厚重,机身也非常结实。镜头很有味道。
缺点:也有很多毛病,没有关机记忆,按6次才能关闭闪光灯,最近对焦距离太远,E02毛病,有点大和重。操控性实在是不敢恭维,加之EO2的问题。

Nikon 35Ti
估价:3K-4K
镜头:35/2.8
优点:传统指针式的界面操作,复古型的旁轴
缺点:操作不便

Contax T2
估价:2K5
镜头:38/2.8
优点:结实耐用。
缺点:不过镜头反差弱了些,拍黑白的话不错。

Kyocera T5/T4Super
估价:2K
镜头:35/2.8
优点:据说镜头不错。
缺点:性价比不高。

Ricoh GR1s/v
估价:1K-2K
镜头:28/2.8
优点:
缺点:

Minox 35系列
估价:800-2K
镜头:35/2.8
优点:是好机器。便捷性和把玩性还是不错的。
缺点:就是估焦不是每个人都很习惯的。偶尔有叠片,缺乏可靠性。

Olympus XA
估价:1K
镜头:35/2.8
优点:体积很小巧,用料足,貌似沉甸,光圈优先式,过片手动、倒片手动、对焦手动,有+1.5级曝光补偿,出片色彩很浓烈(彩色卷),锐度除了最大和最小光圈以外每档都非常的锐。
缺点:对焦较难掌握,但用熟了快拍方式后很好用。

Olympus mju-II
估价:400
镜头:35/2.8
优点:便宜又好用。:P 色彩也很棒。
缺点:闪光不能记忆很麻烦,每次开机都要关闪光。没有曝光补偿,纯粹的傻瓜机。轻轻的塑料玩具,拿起来真是连拍的欲望都没了不合适有亮骚心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