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天气不错,老张建议再上蔡尖尾山,上次去太晚,而且没带相机,这次准备充分了,不但带了相机,还带了脚架。
相机:Sony A5100
镜头:Sony SEL 55-210/4.5-6.3 OSS
这次上山的人多多了,差点找不到车位,太难了。
拍的都是海沧,厦门和鼓浪屿。比如世茂海峡双塔等。
傍晚天气不错,老张建议再上蔡尖尾山,上次去太晚,而且没带相机,这次准备充分了,不但带了相机,还带了脚架。
相机:Sony A5100
镜头:Sony SEL 55-210/4.5-6.3 OSS
这次上山的人多多了,差点找不到车位,太难了。
拍的都是海沧,厦门和鼓浪屿。比如世茂海峡双塔等。
还是厦门那卷RDP。
相机:Contax G2
镜头:Carl Zeiss Biogon 2.8/28 T*, Sonnar 2.8/90 T*
胶卷:Fujifilm Provia 100F(RDP)
前五张是集美夜景,本来想拍日落的,但是回来的太晚了,没赶上。后几张全是灌口。
8月份败了个三脚架,但是因为一直在处理离婚及离婚后的事宜,没有时间出去试用,直到上个月才有时间去七宝试了一把夜景,感觉不错。
所谓三脚架要买到第三个才知道该买什么样的。其实我在买第二个的时候就知道了,只是当时市场上根本没有满足我需要的产品——
收纳后够短,总重够轻,展开后够高,够稳,还不能太贵。
当时市场上所有的脚架都是针对单反设计的,为了稳定,都是节数较少(意味着收纳后太长,不便于携带),自重过重(即使是碳纤材质),根本不方便携带。而对于三脚架来说,不愿意带出去的话,再稳定也没用。
而 我当时需要的三脚架主要是给双反和旁轴用的,因为经常用低ISO的卷。所以只能退而求次,放弃稳定性——再不稳的脚架也比手持强吧——选择了一个伟峰的5 节架子。这是当时市场少数几款5节架子之一,也是其中最轻的一款。用了好几年,的确是派上了很多用场——至少我会比较经常地带它出门。
虽然它的确很不稳定,根本没法放单反,放双反之类也得在无风的情况下。后来有了Nex3,才开始在拍数码时也用它。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质量太差,时不时就会掉一条腿,还要自己给装回去。慢慢的也觉得无法凑和了。
于是又开始在市场上寻找。
由于微单的流行,市场上开始有很多针对微单设计的三脚架,这真是一大福音啊。经过一番筛选,我看到了金钟的两款5节架子感觉不错,但是还有少许不足之处,具体是哪些不足我已经忘记了,总之没有下定决心。
之后有一天在基机 友群里听说了一款思锐T005感觉很合适,搜了一下指标,果然合我意,正准备下单买的时候发现它还有碳纤版T025,咬咬牙多花了一倍的价格买了碳纤版, 反正基本这就是我最后一副三脚架了,能轻一点是一点。结果到手一看,还是最新版的T025X,也就是改进后的中柱可拆版本,那就更好用了。不错不错。
不过到手一个半月以后才终于有空试用,这次用下来感觉挺好,携带性虽然比伟峰那支略差一些(伟峰很多塑料,所以轻很多),但是好用太多,稳定性是伟峰拍马也赶不上的。
要说缺点当然也有,用下来感觉最明显的就是快装板相当不好用,完全就是慢装板。另外,有人说这种塑料节头锁定时间长了会松,这我就不知道了,用一段时间看吧。
相机:Sony Nex-6
镜头:Sigma EX DN 19/2.8, Carl Zeiss Sonnar 2.8/90 T*
第二次去看伊西多拉的时候拍的。这次去得早,就在路上随便拍了拍。
相机:Sony Nex-3
镜头:Carl Zeiss Planar 2/45 T*, Sony E16/2.8+VCL-ECU1
跟京京吵了一架,晚上跑出来拍照。
相机:Rolleiflex 3.5MX
胶卷:Fujifilm Provia 100F(RDP, push to 400)
冲洗:格林静安
第二张远处骑车过来的人看到我拍照还过来搭讪了几句,右上角的灯光太亮了,又没有遮光罩,当时只好用手挡了一下,看样子还是没有完全挡住。可惜禄来的遮光罩实在太贵了。
相机:Sony NEX-3
镜头:Sony E16/2.8
第二张用胶片也拍了一张,但是很失败,还是数码方便。最后一张以前用mju-2也拍过,但是因为没上架子,抖糊了,这次终于拍成。
外滩虽然是个超级烂俗的景点,不过实在没地方去,也会想去拍拍,再说也的确好几年没去过了。
相机:Rolleiflex 3.5MX
胶卷:Fujifilm Pro160NS
冲洗:格林静安
牛顿环很讨厌,但是破扫描仪难以避免,唉。这次主要是去拍夜景的,不过到得早,结果夜景反而没有拍多少,还因为脚架不够稳及人太多被碰到而糊了几张。囧。
总体来说这次不是很成功,还是应该在夏天去拍这种题材比较好。
相机:Yashica Electro 35CCN
胶卷:Kodak EPY64T + Natural 85B filter
冲洗:格林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