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一记:Contax G机进入工程模式的方法

最近收了个G1,以前进过G2的工程模式看过快门数,但是方法已经忘记了,G1更是不知道,放狗搜了一下,记录备忘。

两个机器进入工程模式的方法都一样:

开机,设置为单张拍摄(S),曝光补偿为0,打开后盖,按倒片钮(R)后立即(2秒内)按快门并保持至少一秒。

如失败请关机后重复以上步骤再试——注意,必须开机后再开后盖。

G1需要借助其它工具来按倒片钮,G2可以用背带扣上的塑料针。

在工程模式下查看快门数的方法:

G1:按UP/Driver键和DOWN/ISO键切换参数。

G2:转动对焦轮切换参数。

计数液晶屏为参数代号,主液晶屏为参数值。

09、08两个参数的值即为快门数。09为1万以上部分,08为1万以内部分。即:

快门数=参数09的值*10000+参数08的值

09.16 Nikkor 35/1.4

N粉们盼了好多年的AF-S 35/1.4G终于正式发布了,虽然看MTF足以秒掉35L(ZF 35/1.4的MTF还没出来,不知道相比之下如何)。可惜据说这个新头售价高达一万七,还是不指望了(ZF 35/1.4的价格据说也高达一万二三)。

于是去淘老头。先是入了支AIS 35/1.4,可惜到手一看成色太差,再淘就没能有便宜的AIS了,只有AI和AUTO,AUTO改口太麻烦,改好的又太难看,于是最后还是入了个AI。

上个大眼睛照(用AIS 24/2拍的):

这可是我的第一支大眼睛镜头。按照无忌对大眼睛定义是:

不论哪个门,在同焦距里光圈最大的头才能叫大眼睛。

所以50/1.4不算大眼睛,因为有Leica 50/0.95,就算旁轴头不算,那还有CANON的50L。

试拍几张样片,拿器材做MT。两张FM3a,两张小禄。每组都是第一张全开,第二张F2。F2的锐度明显比全开好多了,全开太软了一点,比AF 50/1.4D全开都软。

另外注意金属反光部位,有明显的紫边。但是跟AF 50/1.4D那个紫边王相比,我已经觉得比较满意了。

焦外还是有一点二线性,但总体上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是广角。

定焦小旁轴的选择(2010版)

之前写过一篇《定焦小旁轴的选择》收集 了一部分市场上流通的小旁轴资料,主要是为了便于自己淘机器时作一个参考,结果发现也给很多人提供了帮助。

只是现在已经过去两年多,市场行 情已经变了,加上这两年来我又玩了一些机器,有些资料是需要更新了。虽然这 个Google文档我还有在更新,但我觉得还有一些要补充的内容。刚好最近Vanish也想弄个小旁轴,于是就趁机给那篇旧文出个新版。

对 于器材的选择,考虑的因素不外几个方面:价格、成像、操控、携带性、可靠性等。

烧器材这事首先就是需要理性(当然也可以不理性,不过那属于 烧坏的,不用看本文了,嘿嘿),讲的是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先摸摸口袋定个范围:有钱人自然不用说,CM, TC1, T3里挑一个喜欢的就好;2-3K预算的就在巧思,T2,Minilux,小禄来里看看;再少就是Minox,七剑之类日产机;要是连500块也没有,那 就国产的205吧。

要说成像的问题,那真是各花入各眼,可供选择的硬参数就只有焦距和最大光圈了。

按焦距分:喜欢广角只有 TC1、GR1s、 GR1v甚至GR21,小广角的选择就多了,大部分小旁轴都在35-40mm之间;再长就是标头,代表作就是205。

按 最大光圈分:大光圈的以40/1.7以为代表的一系列日产机(另类一点的就是像LYNX14E这样少有的50/1.4,不过这个比一些单反都大只,还是不 算作小旁轴比较好),小一点的就是1.8-2.0的,比如巧思,再小就是CM/MINILUX的2.4,再小就是一系列2.8的,比如 T2/T3,MINOX,ROLLEI35S,205,最小的就是TC1,GR21,ROLLEI35的3.5。其实光圈的差别不算大,最多相差不过两档 (1.7到3.5,LYNX14E不算),用个400的卷也就补回来了,只是景深的差别没有办法。

至于成像风格无非是德味、菜味之类。喜欢 Leica就上CM/MINILUX,喜欢Zeiss就是T2/T3/早期德产小禄来。日本风味就丰富一些,TC1和巧思是好东西,至于七剑之类则完全是 被吹过头,只能说是比205好一些,1000块以内可以买来玩玩,超过1000不如加点钱买T2或新产小禄来。不嫌弃塑料的话MINOX也是很不错的机 器。

再来说操控性。这个其实也是很个人化的东西,每个人的习惯偏好都不相同。比如我就比较喜欢全金属全机械的,一个是手感好,二则是心理上 感觉可靠性高一些——当然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比如塑料加电子快门的MINOX可靠性比全金属全机械的国产海鸥KJ-1要高得多。

不过,我 觉得操控性还是有一些硬指标的。从大的方面说:比如设置的方便性,有没有手动曝光,对焦如何,取景器如何,有没有景深表等。

设置的方便性问 题主要出在自动机上,比如mju-II著名的关闪光灯不方便,T3著名的曝光补偿设置不方便等。手动机倒都比较好。

手动曝光的问题则在自动 机和手动机上都有,自动机这个问题很普遍,不用说。手动机中的Yashica Electro 35系列就没有手动曝光,只有光圈优先自动,有些需要调整曝光的情况就只能通过改变ISO来作曝光补偿,这有两个问题:一是范围有限,二是仍然受测光系统 的影响。类似的情况还有MINOX、35DC和七剑中的AUTO S3。7sII的两种克隆机——Vivitar 35ES和Revue 400ES——的不足之处也就在于它们只有快门优先自动档。

对焦的问题没什么好说的,手动机自然都没有自动对焦,自动机的问题则在于有些没 有手动对焦,这个没办法。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手动机有没有联动测距,黄斑是不是好用等。小禄来和MINOX是没有联动测距的,只能估焦。XA虽然有黄斑,但 是很小,并且容易变淡甚至消失。其它的日系机也大多黄斑偏小,对焦比较费劲。倒是205的黄斑很大很亮,相当好用。

取景器是个大问题。 mju-II的取景器就是一个杯具,而MINILUX的取景器据说比它还要杯具。日产机的取景器一般不算特别大。小禄来和205的取景器算是最爽的了。

景 深表是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自动机自然不需要,手动机很多也忽略了这个东西,比如日产机很多都没有。估焦的小禄和MINOX当然是有,205也有这是很好 的。

还有一些小的方面,比如QL17的快门按钮个人觉得手感不好,很容易按的时候导致机身抖动而拍糊。

携带性也有一些硬指 标:体积和重量。其中又以体积为主,特别是关机时的体积。自动机一般都是自动伸缩镜头,收起来时体积通常很小,比如T3,TC1。至于T2,mju-II 等,相比之下就略大了。手动机只有小禄、小巴和MINOX这类的机器最小,因为它们是手动机中少有的收缩镜头的机器(所以它们也就没法联动测距了)。再大 一些就是日产机,国产KJ-1也还算小。最大的就是205了,已经接近单反加标头的大小了。

至于可靠性是一个很拼RP的东西。有些人能把很 耐用的机器用坏,有些很容易坏的机器在一些人手里就是不坏。这里只谈一些比较普遍发生的可靠性问题。

自动机的可靠性通常差一些。CM和 MINILUX常见的就是E02的问题,TC1的故障率据说更高,T3相对好些,常见的就是单齿磨损的问题,双齿版好一些。T2就比较少坏。小禄算是机械 机器中故障率略高的,但是跟自动机比起来还是要靠谱很多。MINOX的故障率好像比较低。日产机则参差不齐,QL17常见防光海梅老化、快门失灵、光圈漏 油等问题,7sII的品质则要好得多。国产机中海鸥KJ-1是著名的“教练机”——用这机器的人大多学会了相机维修技术。205则相对好很多,个人觉得比 QL17还要靠谱一些。

最后我想说的是:完美的机器是没有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对了。

DIY是王道:自制移轴微距镜头

某天不知道怎么就突发奇想地想到120镜头的像场很大,可以拿到135机器上做成移轴头用。

为此进行了一番设计和计算,但是可耻地发现设计制造支架实在太困难了,只能因陋就简地用人肉移轴及对焦。

花了不少时间在传说中的中华垃圾网淘宝,终于被我淘到一只203相机的坏镜头(快门坏了,只有B门和1/250两档),本想把快门部分拆掉,但是发现没有工具不好拆,索性就不拆了,打到B门然后把快门按钮粘住。

剩下的工作就是做一个伸缩皮腔和镜头卡口。

本来想淘个N头的尸体来拆卡口或者弄个转接环,但是发现都不便宜,最后忽然想到用塑料机身盖就可以了。

203的皮腔本来也有,但是后口太大了,不方便装到镜头盖上,于是自己用120胶卷的背后黑纸折了一个。

最后用胶水把这些东东粘在一块就成了这么一个75/3.5的移轴微距头。

镜头图:

然后是微距样片(全图和局部100%):

最后是移轴样片,注意焦平面:

[器材秀]海鸥4A

(九月旧文。反正我是器材派,没片就发器材文好了)

花了很长时间才淘到一只早期版的海鸥4A,但是拿到手时却有点失望。因为卖家不是专业人士,所以他收来的这个机器问题太多:

首先是居然是红点机,但卖家不懂,没注意到这一点。海鸥双反的序列号旁边有红点的表示所用的镜头是不合格的处理品。
其次是镜头里面有霉,两个镜头都有。
第三是慢门不灵,主要是1/8-1这几档。
剩下就是一些小问题了,比如反光镜和对焦屏很脏什么的。

原来还想说买一台来先玩玩的,如果对柯克镜头不满意再去换个天塞头。现在看来还是直接换了好。于是周六就跑去星光找海鸥的老师傅看看。

师傅果然是师傅,除了鉴定出我前面发现的问题以外,还发现镜头座有松动,这可能导致在取景器里合焦后,拍出来却跑焦。这也是个大问题。

最后让师傅一并都处理了:换了天塞头和裂像对焦屏,然后修理镜头座,慢门以及清洗全部光学机械机构,机械部分的润滑油也全部换掉。

总共的花费比买这台机器的钱还要多一倍。囧。

不过上周六拿到机器后,觉得这钱花得真是值啊,买了这么多器材,这一次花的钱我觉得是最值的。老4A被这么一整修,感觉完全不同,不禁YY道:Rolleiflex Tessar也不过如此吧,哈哈。


的镜头明亮通透,镀膜泛着新鲜的蓝紫色光芒。各档快门准确干脆。光圈调节顺畅自如。对焦旋钮平稳流畅。特别是新换的对焦屏,比原来明亮清晰多了,加上裂像
以后对焦也准确得多。看着就爽——从取景器里看进去,对焦屏上的成像颇有反转片的味道,改天要弄一卷120的RDP来玩玩。这就是4A机械联运计数的好
处,要是用红窗计数(比如203或是4B)我就不想用彩色卷了,因为有漏光的风险。

还有一些小问题也被师傅细心地修好了,比如原来翘起的饰皮全部都被重新贴好,甚至胶卷钮上原来丢失的两小片饰皮也被用两片新饰皮补上。

废话少说,上器材片(第二张就可以看到补上的两片小饰皮):

Rollei 35 维修手册(Service/Repair Manual)

我也来试试SEO。

一个电子文档居然被人反复倒卖,而且价格还不低(淘宝上卖RMB25,EBAY上卖USD9.99)。昨天经过一番人肉搜索,总算被我找到一个可以下载的链接,放出来共享一下:

Rollei 35 Service Manual/Repair Manual

顺便再共享一个一并搜到的:

Rollei 35 User Manual

感谢费老提供了镜像下载:《提供 Rollei 35 维修手册(Service Manual)免费下载》,并向他学习一下SEO。

以下为SEO。

Rollei 35 Service Manual Free Download
Rollei 35 维修 使用 手册 免费下载
禄来 维修 使用 手册 免费下载
禄莱 维修 使用 手册 免费下载
小禄 维修 使用 手册 免费下载

Contax G2

终于没有扛住,毒发入了Contax G2,镜头是Carl Zeiss Planar 2/45 T*,号称135最好的标头之一。但我其实一直都更想要35/2,现在只好作为以后的目标了——如果我还继续用G2的话。

G2果然如传说中的那样,MF基本是没法用的,AF则是“不确性原理”的典型体现——下面的样片就是全开光圈近距离对焦的测试片,焦点完全不对。

Contax G2+45/2

樱花

三能加百没有弟和XT

昨天又“入手”两台相机。

之所以要加上引号,是因为其中的三能加百没有弟(典故出自“四能加百弟”)是TR的。

前一阵色色把他的K100D给出了,打算玩胶片,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mjuII,就想先弄个胶片单反玩玩。我跟他提起TR有一台闲置的EOS 300,可以考虑收过来。回头我跟TR说起,他大手一挥,拿去用就是了,不过可能有点小问题,你要先看看。

昨天TR夫人GR把机器带到上海来了,我去她公司拿,试了一下也没什么问题,初步鉴定是TR的RPWT。不过回到家里以后还是发现的确有点问题,我把G2里的电池换过来以后就好了,看来是电池的问题,不是TR的RPWT。

不过色色现在已经搞到mjuII了,这个三能加百没有弟我就先拍一卷再说。

另外一台就是我自己败的了——美能达 DiMAGE Xt。

这台机器其实我早在五年前就看中了,只是那时的价格高达2.8K,买不起。现在二手市场上,它已经不到400块了。虽然只有银色款,没有当年我看中的黑色款,但还是买了一台回来,了一了当初的心愿。

在我看来美能达还是一家很强的公司,在135单反技术领域有着很多项的创新(比如AF技术),可惜经营不善落到了被SONY收购的下场。

XT
这台机器在当年也是很创新的,虽然现在这种潜望式结构卡片机已经满街都是了,但是当年却是只此一家。Xt的前身Xi是第一款采用这种结构镜头的机器,而
Xt作为第二款应该算是最成功的一款。加上1.1秒的高速开机在当时也是很强的。我个人认为,Xt可算是2003年度最强的DC。即使放到今天来看,Xt
仍然不落后太多。唯一不足的就是高ISO表现不太好(个人只能接受ISO50),至于像素不高和LCD不大我觉得不是问题。其它方面与现在一两千的卡片机
相比并不差多少。

当然这些都是技术上理由,它对于工来说是一个纪念品,还有一些非技术的理由。不过那就要留给美能达与柯尼卡合并后出的第一个系列DC中的G400了——但这个型号我是不会收的。

昨天拿到手,虽然没有说明书,把玩了一两小时倒也是把几乎全部功能摸清楚了。后来找了一份Online的说明书,把最关键的功能也了解了,总算是可以摄像了,全部功能都会用了。

功能上对我来说非常满意,最强的是这样的卡片机居然还有OVF(光学取景器),可以算是真正的旁轴DC了。

我现在的设置是开机保存之前的设置(快被mjuII每次开机关闪光的功能气S了)。这个设置就是:关闪光灯,关LCD,关回放。其它可能改变的设置是ISO(设置为功能键)——常用最低的50和最高的400;曝光补偿——夜扫时设置为-1;拍摄方式——单张或连拍。

昨天在地铁上来回扫了100多张(连拍),很爽,回头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