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Two days in Beijing图片版(一)

第一天的日程安排是英雄大会。

1、大会现场

大会现场

2、会厅外的签名板,不过我没有去签,看到上面牛人的名字太多,没好意思

签名板

3、会议开始前已经坐满了人

人山人海

4、开会了,大家都在认真听

开会了

开会没啥意思,不如去找名人合影,逮谁拍谁,一个都不放过。

5、这是和Tinyfool——virushuo拍摄

和Tinyfool合影

6、中间是蝈蝈,右边是aawolf。蝈蝈手里的书是aimingoo的书《大道至简》,后来才想起来我忘记也去弄一本来,让aimingoo给我签个名再合个影的。还好他在上海,还有机会见面的。——好像是Tinyfool拍的

和蝈蝈,aawolf合影

7、这是传说中CSDN论坛的老大阿猫——应该也是Tinyfool拍的

和阿猫合影

8、Virushuo——Tinyfool拍我和他老板。^O^

和Virushuo合影

9、左一是伴水(zswang),右一是老妖(ccrun)——CSDN的柴MM拍摄

和伴水,老妖合影

10、韩老大是主持人,好不容易才逮到他——Tinyfool拍摄

和韩老大合影

胶片的选择

最近准备试试反转片,本想先弄一卷便宜的EB3玩玩,结果被sunway泼了一盆冷水:

EB3很一般的,还是不要试了,高光吃不住,暗部没细节,反差也一样,而且也不是很好扫。
还是上RDP吧,或者E100G。人文用RDP或E100G,风光用E100VS或RVP。


是这几种都比EB3要贵十多块钱啊。不过在无忌上转了转,看到一些EB3的片子的确比较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的反转片特色,只是似乎比负片略好。我怀疑负片
如果冲洗得好的话,效果也差不多。当然好一点的专业负片其实价格也差不多,比如Reala就只比EB3便宜了2块钱而已。

在无忌上还看到这张E100/200系列的评价图:

看来E100G果然是一种颗粒细腻色彩平衡的好片,只是近40块的价格实在是下不去手,加上冲洗费的话,按一下快门就要差不多两块钱啊。要是按现在数码这种拍法那真是不得了。当然RVP更夸张,就数这个最贵了,一卷40几块。

本来打算这次去北京带胶片机的,但是想想机场的X光安检我就犹豫了,再考虑一下吧。

不过胶卷还是要买的,准备周末去星光淘淘,预算如下:

KODAK E100VS反转一卷……35.5(已购入,36)
KODAK EB3反转一卷……23(还是要自己试试;已购入)
FUJI Provia(RDP)反转一卷……36(已购入7月到期的,32)
KM Centuria 100负片七卷……8X7(已购入)
KM素肌美人400负片两卷……13.5×2(尚未入手)
公元ERA100黑白若干……6×N(公元最近涨价了:(;居然到未涨的,11月到期的,5.5购入十卷,嘿嘿)

反转片是贵(一卷可以买4卷负片或6卷黑白-_-),随便就是一百多了。这还没算冲洗费,反转的E-6冲洗那也是相当的贵。

想想胶片还真不错,可以换用不同的片子体会不同的风格。数码就不好办了,我总不能拍人像的时候就把NIKON的CCD和处理电路换成CANON的CMOS和DIGIC吧。

不过数码有万能的PS~~

厨房,我的暗房

我最近冲的两卷黑白都是在厨房里完成,时间都是在晚饭前。看过一位达人说过:在厨房里冲胶卷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一边冲一边煮方便面。

当然我还没有到这种境界,以我现在的冲洗水平,要是这样干的话,结果只有一个:胶卷与面同糊。

冲洗还真是一件体力活,的确是要弄得人又累又饿的。

昨天的冲洗失败了——当然不是因为煮方便面的缘故。

当定影结束,从冲片罐里拿出片芯时,我就懵了,几乎是全透明的片子!后面的水洗之类的步骤都不想做了,从片芯里把片子扯来看了看,隐约还有一点影像,便随手把片子丢到脸盆里随便洗了几下,也没有用什么稳定剂了,拿块布擦干了事。

后来检讨一番,可能的原因主要有几个:

1、可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把上次用过的显影液装在塑料瓶里,并且没有装满,结果氧化了,效力下降,所以显影不足;
2、还有就是可能上次冲洗完以后有少量杂质——比如定影液混入了显影液,导致显影液失效;
3、还有一个可能是因为这次用的胶卷不同(上次是公元100,这次是乐凯400),所需要的显影液浓度和显影时间要求不同——刚才查了一下资料,好像的确有一些差别;
4、RPWT -_-|||

经过这次教训,以后要注意几个方面:

1、显影液最好一次性使用,要节约的话,可以考虑一次冲洗几个卷;
2、保持显影液的容器专用,并且一定要洗干净;
3、一份显影液只洗一种胶卷,并且注意不同胶卷的冲洗条件;
4、努力提升RP -_-|||

最后还要记录一则别人的经验:使用非新鲜药液前,用废弃的胶片片头做一下试验,以检查药效。

附废片两张(图上的白色杂质为擦胶片的布留下的,已经准备了擦拭海绵,下次应该不会再有这种东东了):

陆家嘴

博物馆

冲出第一卷黑白

终于盼到气温达到20度以上,可以冲胶片了。

其实实际操作一次也不是想像中那么难,但是的确很有挑战性。

胶片是前几天
就引出来了,研究了半天引片器的用法,试了十几次才成功,说明书说得太简单了。前几个步骤跟说明书一样,先推进插片A,然后转动胶片(注意,是顺着转),
感觉胶片头刚过引片器插片时推进插片B。关键是接下来的步骤并不是直接把引片器拔出来,我试了很多次,这样根本带不出片头。我的做法是一边慢慢拔出引片
器,一边反转胶片,这样片头就会顺着引片器出来了。然后把片头剪平,以便后面装入片芯。

然后就是把冲罐(包括罐体和片芯),剪刀,胶卷装入
暗袋,拉好拉链封好口。摸索着在暗袋里把胶卷装到片芯上,我用的AP罐还是很好装片的,不过要注意的是片芯一定要干透,有水的话就装不上了。另外,因为是
摸黑操作,小心不要划伤底片。最后用剪刀把胶卷剪下,把装好的片芯装入冲罐并盖好。然后就可以开暗袋把东西都拿出来了。

接下来是配药,按照
说明书配就是了,没什么复杂的。不过按照说明,冲洗公元ERA100胶卷,我用的显影剂应该是按1:100,在20度下冲洗12分半钟。但是因为我买的药
剂是5mL装的,冲罐是300mL的,按1:100有点多,所以我自作主张地用到了1:60,刚好配出305mL,时间则估算为7分半钟(可能略有点
过)。定影剂则要麻烦一些,需要三种药剂来配,而且温度要在60度以上(后面的失误因此造成)。

都准备好以后就开始了激动人心的冲洗之旅。


用水(都是用小区卖的机器现制纯净水)浸湿30秒,然后显影,过程还是很顺利的。按照《纽摄》及别人的经验一步步地做:开始30秒持续摇晃,之后每分钟摇
晃10秒。到了时间就倒出显影液,再换水洗30秒。因为显影剂是很强的,这个时间还是在显影中,所以我是把这也算在7分半钟里的。下一步应该定影了,但
是……

我才发现刚才在60度下配制的定影液还在40度以上,根本没法用,因为规定的工作温度是20度。赶紧降温当然是当务之急,但是我没有
准备停显液,也就是说即使我已经倒掉了显影液,换上清水,显影还是在进行中——虽然要慢一些。急中生智之下,忽然想到无忌上有人说过可以用废弃定影液来做
停显液,我赶紧手忙脚乱地倒了10mL定影液配了水临时充当停显液灌进冲罐,然后想法给定影液降温。

延误了好几分钟后,才总算正式开始定影
的过程。虽然说明书上说定影3分钟即可定透,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定了有七八分钟。定完就是水洗,这个用水量大,改用自来水。据说要洗12遍或连续冲15
分钟以上,我因为一回来就开始弄,饭也没吃,实在是累S了,就偷工减料冲了七八遍。据说水洗不够充分的话,时间长了底片会发黄,反正我这试验片也没打算长
期保存,就这样了。

总共耗用纯净水2L左右,自来水5L左右,全部回收用去冲马桶了。节约用水,人人有责。^O^

之后就是用传说中跟洗洁精差不多的稳定剂泡一下,结果后来发现做法错误,这个东东只要泡着就好,不用搅拌的。

最后捞起来晾干,可惜没有水夹,只好用眼镜布代替了。

当看到冲出来的结果时我那个激动啊。

粗看底片的效果还是可以的,但是最后扫出来看还是可以看出显影过度了。

苏州河口附近

后来试了在扫描时使用自动曝光设置会好一些,不过这样的话反差就下降了。

苏州河口附近(扫描自动曝光)

这张是考验黑白的宽容度。我在扫描时人为减了几档曝光,否则按正常曝光扫描的话,背景亮度是正确的,但是花朵会过曝。显然数码的宽容度比黑白胶片小太多。这张片子就是牺牲了暗部。

迎春花(扫描时降低曝光)

这张是测试镜头暗角。因为上次拍南站时发现在17mm全开光圈时有轻微暗角,这次特地拿掉UV镜再拍,果然好很多。可见17mm/2.8的情况下,77mm的口径比较紧张,应该要到82mm才好。

厦门路口(17mm无UV暗角测试片,扫描自动曝光)

上一张正常的片子。

南京东路

最后自曝一张。

myself

02.xx 春节,厦门人像

对于拍人像还是技术不足,所以一直没有发。

刚才跟令狐讨论了一下,觉得还是自己的镜头感不够好,经常需要拿起相机取景半天。所以只能拍拍风景静物这些不动的目标,拍人?什么表情动作都错过了。唉,还是需要多加练习啊。

大姑的片子两组:。(拍摄:锁锁&ME,后期:小侃)。

在鼓浪屿外拍时的两位MT:锁锁的BLOG。(拍摄:锁锁,灯光:ME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