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其实也很美好……

相比数码那样拍完立即就能看到,胶片多了一个等待的过程——先是要等待整卷拍完,然后要等待冲洗,最后才能看到结果。

在无忌看到一个讨论胶片数码问题的月经贴,其中有人回复道:

binbinzai
我曾经一点都不喜欢胶片,觉得太麻烦了,又费钱,甚至有那么点不屑的态度。
但这一年在伦敦学习摄影的经历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胶片。
导师说:“你这一年后会爱上胶片的。”
我曾旅游用DSLR拍上百张照片,但倒入到电脑里一看都觉得不经过ps都是数码”垃圾“,而那36张或12张胶片经过学校1万英磅的扫描仪底扫之后都几乎每一张都是精彩的瞬间。

数码的照片是:“效率优先“,越快越好,最好拍完就print.
而胶片更象是一个创作过成, 从拍摄到冲洗到放大,需要一个时间的积累。我想这才是最大的区别,而不是简单的颗粒或宽容度或像素的不同。导师说:”等待其实也很美好……

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画从来就没用象西洋话那样有名,因为创作的时间太短了……

个人更喜欢胶片的感觉,但如果有钱,那都无所谓了,胶片数码都玩。
但是摄影远非买个最高端的SLR或最贵的胶片那么简单。

Photography is more than the release of the shutter.

正是这个理。

那些总想打击胶片的人不过是因为不服气别人用胶片拍的片子比他们用数码拍的好嘛。

其实在我看来,拍照嘛,不就是一个玩,多一种花样的玩法总是多一些乐趣的。

不要勉强

很早以前就看到过一种说法:

当你看到一个景物你很想拍,但是条件不具备时——比如因为天气、光线、器材等的限制,最好的做法就是不拍。

我当时看到就觉得很对。但是总是难以做到,因为用了数码,总是会想:错过了就拍不到了,还是拍下来吧,大不了回去PS。

现在看来,这是很不对的,结果往往只是增加废片的数量而已。


周六群摸5D+300/2.8后,跟他们去港汇扫街,因为天气不好,顶棚没有什么光,只有室内的灯光明显不够。我的长焦最大5.6的光圈远远不够,就算是
把ISO打到1600,快门也低于1/30s。结果自然是没有一张不糊的。勉强拍了几张以后,我想到前面那个说法,便收起机器看他们拍了,2或2.8的大
光圈就是爽啊。

周日拿了胶片出去拍时,也是一样的想法。因为出去得迟了,拍到还剩两三张时,光线已经不太够了——因为用的是Kodak Gold 100的负片,ISO只有100。于是我决定收起家伙,打道回府,在家里打外闪拍了几张静物,用完整卷胶片。

其实不管是用胶片还是数码,关键还是自己要能够打消勉强去拍的念头,这样才能减少废片的数量。

03.11 花与NX

本来这两张花拍的不是很好,不想贴出来的。结果看到一个Capture NX的文档,便拿这两张来练手了一下,果然有明显改进。难怪有人单是为了这个软件而出佳为尼的。就像有很多人为了L头和全幅出尼为佳。

红山茶

红叶李

数码还是方便啊。

02.22 演艺学院

初五去鼓浪屿外拍,计有大姑、锁锁、小朱、锁锁的朋友等美女MT,以及鱼、灰雪等帅哥MT。

因为海天堂构已经开始收门票了,所以需要找熟人沟通一下,走走后门。我于是到对面的厦门演艺学校的一幢楼(也是老别墅)去拍了几张。

DSC_9069

DSC_9070

DSC_9071

DSC_9077

DIY翻拍器2.0版

(2007-03-14)

有了1.0版的经验,昨天很快就做好了2.0版。

DIY翻拍器2.0

很简单的东东,两个圆硬纸筒套在一起(为了调节长度),顶端是一张充值卡,中间挖了一个比36mmX24mm略大的方孔,再在上面贴了一条胶片套。本来胶片套我是没有挖开的,想用它作泛光,但是发现这个套套的纹理会严重影响成像,只好挖掉了。

1.0版是用两张卡粘起来的,结果试用后发现胶片在其中拉动不畅,所以要改进成这样。

使
用方法也很简单,D50上加1#近摄接圈,再加标头,然后把这个翻拍器接到镜头上,对着灯光拍摄即可。因为近摄圈的像场不平,所以光圈用到了11,相应的
快门也长达1/10s。虽然翻拍器是接在镜头上,但毕竟不够牢固,在长快门下可能影响翻拍的锐度,结果似乎也的确如此。

昨天拿到了冲洗出来的胶片。印出来的效果令人失望:色彩偏黄,天空过曝而没有层次。我还以为是相机测光不准,后来翻拍底片以后才知道,原来是扩印环节有问题。唉,玩胶片最大的瓶颈就在于冲印的质量了。

以下是翻拍的照片:

DSC_9405

DSC_9406

这些是翻拍底片的:

35mm

17mm

17mm

35mm

35mm

在层次和曝光方面,翻拍底片的效果明显好于扩印的效果。但是翻拍毕竟太粗糙了,在锐度和色彩方面都成问题。

锐度也许还有办法,但是色彩我真是没辙了。负片去色罩真是太麻烦了,我现在基本都是用手动白平衡的方法去调,效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回头再试试无忌上的几种方法,实在不行也没办法了。

(晚补:刚才又用2#近摄圈试了几张,分辨率有所提高,但还是不太够。最主要是的用了无忌上的几种方法去色罩也失败了。再考虑到D50的快门问题,以及经常换装近摄圈可能带来的进灰问题等,还是决定上底扫了)

难道要逼我上底扫?或者以后只用彩色反转片?

两个方案都是烧钱的。

DIY翻拍器1.0版

为了省下底扫的钱,昨天晚上DIY了一只翻拍器——太粗糙,就不发图了,晚上做个2.0版看看会不会好点。

虽然粗糙了一点,但至少还
是可以用的,便试翻拍了两张。一张是很多年前在公司里捡到的Kodak 100VS
120反转片(令狐说:这都有得捡啊-_-|||),可能是市场部以前拍的广告片的废片吧。另一张是2000年在北京拍的Lucky
100负片,片中是当年的同事,8过偶都已经忘记他叫什么名字了,汗。

因为我做的翻拍器是135的,所以翻拍120只能拍一部分,更何况这
张还是120里最大的那种6X7的。而且因为是捡来的片子,所以划花得很厉害,我翻拍好以后把那些划痕PS了一下,有一点痕迹。但是大体上还是可以看得出
来反转片的效果有多好了——这个色彩真是太强了。BTW:这个广告模特有没有人认识。

Kodak 100VS 120反转片(局部)

这张是负片翻拍后的原片。

Lucky 100 135负片

因为负片的片基有偏红的色罩,简单反色是不行的。我试了几种方法处理,效果都不太理想。比如用光影魔术手的自动白平衡,或是PS的自动色阶,都不太行。

最后还是令狐用的方法效果较好:反色->色彩平衡,+100红->自动对比度->自动色彩->水平翻转。不过下图因为为了传输方便,压缩得比较厉害,仅供参考。

PS by ch.linghu

我自己后来用光影魔术手仿照令狐的方法处理了一下,效果也还好。

PS by ch.linghu

看来还要再试试用自定义白平衡翻拍去色罩的方法。因为不是每张照片都能找到合适的无色参考点。

嗞……

(2007-03-12)

中了胶片的毒终于毒发,昨天跑到星光去败了一台F90X。下图中配的头是AF 50/1.4D:

F90X+AF50/1.4D


台机器就是外观成色比较差,内部除了灰有点多以外,看上去都还好。当时只在星光四楼转了一圈,找到一台最便宜的,JS还一个劲地说亏本了亏本了,事后我发
现貌似我亏得比较多。因为我买下以后才发现,五楼六楼多了很多二手商,后来才知道,这些都是因为环龙装修,从那里搬过来的。或惜我已经没有勇气再去看了,
怕看到更便宜更好的。后来令狐很不厚道地说:那个JS就是在说我亏本了。-_-|||

在星光转了半天,发现胶片真是没落得厉害,连一套冲洗装备都买不齐——所以我在MSN上说我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啊。我只在三楼找到一家有全套装备的,但是全进口,太贵了。最后只买到暗袋和AP罐,剩下的只好去淘宝上凑——幸好还有淘宝,真是胶片的救星啊。

为了检测相机的功能和效果,只好先装了一卷负片拍一下,今天下班去冲洗出来看看。

幸好昨天天气好,便装上A05跑去南站拍了一圈。17mm的超广角太震撼了,再加上最习惯的35mm,所以差不多就只用这两个焦段拍。另外还用长焦和标头试拍了几张,现在就等片子出来了。另外,还要DIY一个翻拍设备,暂时不上底扫了,所以估计要到周末才能上片。(片子已经出来,试翻拍了几张还行,但扩出来的效果太差,现在的冲印店真是……下回试试店扫,别逼我上底扫啊)

点评一下F90X吧。


器的操控性还是很不错,虽然跟D50的用法很不同,但用起来还是相当顺手。在没有说明书的情况下,摸索出了大部分的功能,从装片、拍摄(PSAM四档都试
过了,还试了曝光补偿)、倒片、退卷,全无问题。只是一个延时自拍要怎么弄还没研究出来,一会找本电子版的说明书看看(已经看过,跟我猜想的一样,但不知
道为什么上次试验不成功)。

当然最不习惯的还是:有时拍了一张又不确定效果的时候,会习惯性地看一下后背——但是这里没有液晶屏。-_-|||

机器还是蛮重的,不含电池755克的重量比D50不含电池和卡的540克要重200多克。全金属机身就是不一样——8过D200更重,830克的说。


说中F90X强劲的对焦速度我算是体会到了,比超声波也差不了多少,比我的D50强多了,就是动静也大多了。要是能像D200那样又安静又快速就好了——
不过D200虽然比D50快,但好像还是没有F90X快。还有卷片电机也很强——最高超过4fps的连拍速度,不强是不行的。偶的D50可才2.5fps
而已。

最后来说一下这个“嗞……”的问题。

早在去年我败D50的时候,我听它的快门声音还是很爽的,比以前的小DC和傻瓜机
都要爽多了,很有专业的感觉。但是听久了总觉得缺一点什么。后来陆续旁听或试按了如350D、20D、D200、30D、5D等,各有各的动听悦耳之处,
但感觉还是不对。这回听了F90X以后,总算知道是为什么了。

F90X的快门声音跟D200差不多,比D50好听,最关键的还在于快门声响过以后,还有很短的“嗞……”一声——胶片卷过的声音。

这样就对了。^O^

与sunway谈胶片

(2007-03-06)

刚才在MSN上跟sunway聊了一下。结果照例从他的Leica M6扯到胶片的话题上。

我说胶片太麻烦,数码嘛随便拍拍,胶片拿在手里,我总觉得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他说:麻烦但好玩,胶片才爽,玩黑白也不担心钱的问题。

我倒不觉得会有什么钱的问题,因为黑白胶卷不过几块钱一卷,自己冲洗扫描的话,后期成本几乎可以不计。主要是对于数码来说,拍出废片删除就是了,什么痕迹也没有。胶片就不同,拍出来就是拍出来,所以我觉得胶片比较严肃,不敢轻易按快门。

他指出:这样可以出好片子。

貌似的确是这么回事,看样子胶片还是要玩的。被他放了一通毒后,考虑为胶片准备预算了(注:此预算已经基本执行完毕)。

BTW:再次被sunway B4,因为我手里的器材没有一件牛的,我也想要D200+28/1.4,问题是这么多钱我上哪弄去。-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