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上海南站
发于:PCHome
又回到乡下了,还好赶在饭点前到达,总算是吃上饭了。没办法,上海市内堵车,上了高速又开始下雨,从苏州一路下到常州。又是别克君威,不过让副总给我们当司机还真是不好意思。
记一件事:前天傍晚回上海时是晴天,但是快到上海时,车前挡风玻璃上还是有很多小灰点,像是沾了灰尘的雨点落上去的样子,但是司机告诉我,那些都被车撞上的小虫子。
结果刚到这里就听到不幸的消息,在仓库那帮BT的强烈要求下,偶们又要让WM模块了,晕S,存心增加我们的工作量嘛,希望不要耽误我们月底回去的进度。
回上海一天的最大感受就是,上海公司食堂的饭实在太难吃了,而且还要排这么长的队。不过乡下食堂的菜虽然好吃,但是环境不太卫生,苍蝇那是一群一群的。而且要吃得快,不然就会有下一拨人来赶了。
老 方在上一篇POST里问我是不是改八摄影了。其实也不完全是,只是政治谈多了比较恶心,暂停一段。再说最近也忙,没时间胡思乱想那些复杂的问题。再说谈摄 影多安全啊,Durex的TT也没这么安全。
不过现在实在忙,想谈摄影也谈不了,一谈就想念偶的D50啊。难怪色友们都说:相机是另一个老婆。对色友们来 说,只有两样东西概不外借,一是老婆,一是相机。^O^
以前刚买DC的时候还觉得奇怪,DC不应该用电子快门的嘛,775怎么还有快门声。现在用过D50以后觉得775的快门声怎么这么小,几乎听不到,还是D50的“咔嚓”声听着爽啊。而且775拿在手里一点份量也没有,不爽啊不爽。
再发两张乡下的照片。
(于5月3日)
从前我是不太喜欢拍人像的,因为用DC根本拍不出想要的效果,当然也是因为技术水平还太差。
自从用了50/1.4的大眼睛,我却立即变得很喜欢拍人像了,因为实在是太漂亮了。特别是拍小孩,因为他们总是很自然,怎么拍都好看。
大光圈就是爽啊。
不过大光圈也让我犯了不少错误,景深太浅很难掌握分寸,大光圈也不可滥用,有时还是需要大景深的。
说到大景深就想起前几天看到一个家伙兴高采烈地淘到一只牛头:Nikkor MF 24/2,这种广角大光圈的头可以大光圈下有大景深,拍夜景很强的。可惜AF版只有24/2.8,光圈小了一档,弱光下就差一些了。
另外就是,虽然50MM的焦距在D50上出来的是75MM的视角,但还是有一点点短,需要凑近了拍才好。果然85MM才是最好的人像焦距啊,因为陌生人凑近了,总是会让被摄者产生本能的紧张感。
感觉50MM适合拍熟人。
还有一点体会就是:测光模式也要调整。
总 的来说SLR虽然功能强大,但也麻烦,要设置的东西一大堆。比如我昨天在阳光下拍照,一直用默认的矩阵测光模式,拍摄一些浅色小目标时,总是容易过曝,所 以不得不总是加上-1EV左右的曝光补偿。后来才想到,这种情况下用中央重点测光可能会好一些。更何况D50具备了点测光功能,我还没有用过呢。
我觉得不是因为有了DSLR就一定能拍得更好,但是花了钱去败来DSLR,就会想着去用好它,于是学习相关的技术。其次才是因为DSLR这个好工具具有比DC更强大的功能。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否则一切都是扯淡。
BTW:最近有一点中了CPL的毒。要忍着,等败了广角再说。
再BTW:原厂的CPL太贵了,还好副厂的版本挺便宜,下个月就去败一只52mm口径的。等败广角时同时再败一只77mm口径的。
(作于四月二十六日)
如果单纯从销售量或市场份额来看,恐怕还是CANON的350D最高。但是就我看到的周围情况,D50最近的受欢迎程度还是相当高的。说明像偶这种中毒DSLR毒的穷人还是很多的。
D50之所以受欢迎,其最重要理由毫无疑问的就是价格。以D50套机目前5K左右的价格,竞争力是巨大的。
虽然从画质上说,N家的数码机的确比C家要差一些,据说350D的画质比30D都差不了多少。N在没有自主研发的感光元件这一项上吃了大亏啊。但是这对我们这些穷人来说,重要性并不是非常明显,能比350D省下一千多块钱是实在的。
相比D70/D70S,D50的确砍掉了一些功能,比如景深预览,比如M档的曝光补偿等,比如机顶LCD的背光,比如专家们都喜欢的前拨轮……但是就我使用的感觉来看,被砍的大部分功能对我来说都是影 响不大,或者是可以忍受的——当然令狐说的也有道理,需要这些功能的人就宁可多花点钱,也要买回来。
至于跑焦的情况也没有传说中那么严重,只是偶尔发生而已。
比350D少了200W像素对我来说完全不重要,因为775的200W我已经满足了,毕竟不是经常出大相片。
而像手动对焦时也有对焦指示这样的功能,却让我有意外的惊喜,因为有了这样的功能,裂像对 焦屏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27 日补充:后来与令狐谈起这个问题,他认为需要手动对焦时都是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这时对焦指示派不上用场。不过对我来说需要手动对焦的情况更多的是在拍一些 在复杂背景前的小的目标,虽然仔细调整对焦点应该也可以AF成功,但是实在不愿意AF的时候因此来回拉镜头,这种情况下还是用MF+对焦指示比较好。——当 然还是比不上裂像屏的。
29日补充:还有一种情况是用MF头的时候,就只能依赖对焦指示了。
现在唯一让我不太满意的仍然是ISO起点过高,就算没有50,也至少要有100吧。不过想想D70/D70S也是200起点,心里就平衡多了。特别是在用大光圈的情况下,这一点尤其不爽。
还有就是Nikon的老毛病,自动白平衡不够准,特别是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
另外,快门要是能再加一档就完美了。:P
虽然最近巨忙,虽然还是三无,虽然mblogger还是不稳定,虽然好的镜头的偶还是败不起,虽然还是很犬儒主义,虽然……
但是还是要看到生活的闪光点。
比如五一还是有休息一两天的可能,比如正在向摆脱三无而努力,比如还有这个WP版的donews,比如至少总算是加入了DSLR的行列,比如至少最近很久没有写一些犬儒的文字,比如……
好吧,把BLOG的标题改为:
猛禽之新冷月无声
——用50/1.4的大眼睛寻找这个世界的美丽
(作于四月二十五日)
刚看到Reiko桑在《D50一天体会》说这也是伊的梦想。不过现在这个梦想应该说还是相当现实的。
早在去年D50刚出的时候,令狐刚败下350D,偶就在GTALK群里说:等到D50套机降到5K以内偶就下手。
可是后来看了不少评论都说D50如何如何的不好,心里便有一些没底,不过反正当时D50的价格还贵,我也一直在观望中。
过了年后,猎手对A610下手了,顺便也给我透了一条消息说D50机身已经降到5K以内了。可是那时我却已经有点不太想下手了。
再后来是某天在徐家汇碰到Nikon的产品展示活动,我试了一下P3/P4和S5/S6(因为D50在别人手里把玩,不肯放手),因为还有别的事,拿了几页宣传彩页就走了。
又 过了大概半个月,在家里看那本D50的宣传材料,越看越喜欢,便又上网到处收集资料,发现D50套机的水货的公开报价已经直逼5K关口,而350D的价格 仍然要高约1K左右,再了解了一下Nikkor的镜头也比Canon的同档镜头在价格厚道很多,终于下定决心就是它了。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正如小马过河的故事,光听传说是不行的。
顺便再讲一个故事:
周 日傍晚在旁边小区拍花时,一个帅哥凑过来,认出D50后便向我打听是行货还是水货。我跟他说是水货,他立即就报出了价格。我奇怪于他为什么能知道得如此准 确,他说他周六也去买了,可惜没买到。我告诉他我就是周六刚在星光买的,他也是去了星光,在东方问了没有水货了。我说我去时东方已经没有水货了,只有行 货,我是在艺联买的。他也在艺联问了,也已经没有了。因为我手里这只就是那天艺联卖出的最后一只水货。
D50还真畅销,还好早了一步。^O^
(作于四月二十四日)
难怪很多达人都说,标头是应该人手一只的,特别是1.4大光圈的这种。
Nikkor这只AF头虽然据说光学性能比MF头略差一些,但是已经是相当好了,反正对我来说是非常的满意。大光圈果然很爽,而且这只头的焦外相当的漂亮。
虽然据说D50的套头也不错,但是现在看来,用过这只50/1.4以后,我对套头再也提不起兴趣了。50这个焦距真是非常好,适用性也好得多。
昨天中午吃饭的时候,Vanish也向令狐强烈推荐CANON的50/1.4标头,理由是:
每一位优秀的摄影师手里必备的一只头就是50/1.4。(附《看看摄影家的选择 单反相机镜头选购谈》)
说得令狐心痒痒。^O^
其实早先我跟令狐说我要败这只头时,他就跟我说过也想试试1.4的大光圈的,可惜那天我们在星光打听了一下N-C转接环的价格,贵了一点就没有下手。
Vanish建议令狐把85/1.8出掉,换成50/1.4。
这也是个两难的决定,因为85/1.8也算是只好头。看来令狐要两只都收了。^O^
(作于四月二十三日)
今天拿D50几乎拍了一整天。
就这一天多来的使用感觉就是,终于可以不用再忍受DC的那一大堆限制了,真是有一种鸟枪换炮的感觉。^O^
不过问题还是有的。
正如之前看过的别人的评论,D50在大光圈下的确有点跑焦。我今天傍晚在旁边小区里拍花时就发现了,当用1.4的大光圈拍回的照片中,因为景深非常浅——大约2cm,可以明显看出焦点偏前了一点点。但缩到4以后就好多了。
4月24日补充:今天又反复试验发现,即使是在最大光圈下,也并不总是跑焦的,有时还是很准确的。
还 有一个问题是我昨天发现的。昨天败下机器后,就跟令狐到外滩去试拍,回来后发现有几张照片左上角的天空中有一个非常淡的灰影。在令狐的建议下,加大照片的 对比度以后,就明显看出的确有一个灰影。我于是又拍了好几张白墙,肯定了是相机本身的问题,只是不知道是镜头的问题还是机身的问题(因为我只有一个镜头, 没有可换的),郁闷得很。
今天跟Vanish谈起这事时,他问我是用大光圈还是小光圈拍,我忽然想起周五刚看到的一篇文章。而且回家后整理照片时,果然在一些用小光圈拍的照片上发现有明显的黑影。便立即用最小光圈(16)再拍了白墙,终于看到了那一砣黑点。赶紧拆下镜头,抬起反光板,果然在低通滤色镜上找到了罪魁祸首——一粒灰尘。
因为我只有一支镜头,所以我没有买清洁用品,现在只好无奈地让这粒灰尘继续呆在那里,等我有空再来处理它,看来最近是没指望用小光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