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无成

(周六记)

昨天看球看晚了,早上很迟才起来。

下午出门打算按计划行事:去东亚展览中心拍拍小孩——那里有个动漫展,然后去星光败个脚架。

结果出门时忘记带伞,到上体馆刚下公交车——因为中间要到别处办点事,便没有坐地铁去——便遭遇大雨,只得和一大帮人一起挤在小小的公交车站上。

等 了十来分钟,我看雨势明显减小便往地铁站跑去,下这么大雨,小孩是拍不成了。刚跑了几步,正好经过东亚展览中心路口,雨一下又大了起来。只好在门卫旁边的 一支阳伞下和另外几个人一起避雨。这次的雨可就大了,不过五分钟左右的暴雨,地面的积水迅速漫过脚面,加上东南西北风猛吹,于是湿身鸟。T_T

后来雨小一点以后,我便顾不了这么多,冲了出去,经过东亚展览中心时,特意留意了一下入口处:周末门票70元。TNND,本来还想要是二三十块就买一张进去拍拍,居然这么贵。只好掉头往地铁站去。

四号线的车真是少,等了快半小时才等到,湿透的衣服被空调吹着,差点把我给冻死,TNND。到了星光时已经五点多了,星光都快要关门了,还好百诺的专卖就在门口,一下就找到了。

由于估计错误,脚架加云台的价格超出我的预算,犹豫了半天还是决定放弃了。虽然脚架很有用,但大多数情况我不太可能会每次都背着这个两三公斤重的家伙出门,花这么多钱晾在家里有点不值,咱毕竟不是专业人士。

于是只好空手而归。一无所获——除了被淋成落汤以外。-_-|||

(调了一下水平,重新上图。当然透视变形不好调,没办法)

雨后的徐家汇

周六打荷

现在有了标头和广角,就差长焦了。可惜好的长焦太贵,XZP要10K以上,就算是最便宜的三代XGP也要近7K,最离谱的还是XH,居然卖到比XGP还贵,无非是多一项HSM,但镜头关键的还是成像嘛。这年头的副厂还真不靠谱。

跟XGP比起来,我还是倾向于AF-S VR 105/2.8这只中焦微距。定焦才是王道啊。当然,单靠这只头打荷花还是有一点困难的,除非如尼吧的XD提的建议——下水去。-_-|||

贴一组上周六用标头打的荷花吧(PCHOME)

败家了

前天进了一只二手的美康包,本来是为以后的败镜头计划准备的,结果后来一下没忍住,就跑去败了一只Tamron SP AF 17-35/2.8-4 Di LD ASP [IF],就是A05N。

因 为之前去拍过两回上海南站,可惜标头的视角太小,拍得很不爽,早就计划要进一支广角变焦头的。考虑到1.5的换算关系,所以当初列为候选的是两支: Nikkor 18-35(银广角)和Tamron 17-35。这两支超广角变焦到了APS幅面上也就只是27(25.5)-52.5的普通广角变焦了。

坦白说,这两天用下来的感觉还是,副厂头比起原厂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不过价钱在那摆着,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本来这支头是计划到下个月再进的,主要是想看看到时银广角会不会降一点价,现在看来希望不大。

下一支最想要的镜头是号称史上第一支防抖微距的 Nikkor AF-S 105/2.8 VR。真是有够败家的,但这支就贵了,需要好好攒一段时间钱的。唉,不败家又能怎么样,正如我的MSN ID所说:

反正是找不到老婆,把老婆本都拿来败家好了,TNND

还是来说A05。

虽然我说了,感觉它比原厂头有差距,那是因为我拿来对比是的50/1.4D,本来定焦就肯定比变焦要强,再说标头是最容易做好的头,更何况这只50/1.4D是相当牛的一支头。

A05其实也算是一只牛头了,是Tamron最好的两支变焦头中的一支(另一支是A09)。看看别人用A05出的好片

不过我还没有这样的功力,现在A05对我来说还是亮骚大于实用。想想77的口径,加上一个巨大的花瓣形遮光罩,看上去比标头风光多了。

上图(顺便SHOW一下LOGO——感谢大姑提供):

Tamron 17-3550/1.4

最后上一组昨天在上海南站试运行之日去试拍的一组片子(PCHOME):

态度问题

(作于6月20日)

昨天在GTALK群里讨论PCHOME上别人上周外拍的照片,韩老大说:

咱们可以没有专业器材,但不能没有专业态度啊

我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拍不出什么好照片了。每次出去都能拍回来一两百张,但整理下来却大多是废片。剩下的也几乎每张都有需要检讨之处。现在看来,归根到底是一个态度问题。

因为用的是数码器材,按快门时就不像以前用胶卷时那么慎重。虽然那时用的是傻瓜机,拍的是到此一游式的生活照,但反而比现在用单反考虑得更多。

就拿上周拍的一些(见我的picasaweb)来说吧。

小女孩

这张小女孩的脸太暗了,光线的角度不对。而且视角太高,令狐曾经跟我说过,拍小孩时不能让相机高于小孩。但类似的错误那天还是犯了好几次。

采蝶轩

这张新天地的采蝶轩则是拍得不平。我把这组照片中的几张发到尼吧上后就有DX指出这个问题。这……我当时拍得的确比较随意。

虽然摄影对我来说只是一项业余爱好,但是这毕竟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所以说,现在首要的问题就是先端正自己的态度。

昨天收到了在当当上买的《纽摄》,两本书拿在手里感觉相当厚重,先好好学习一下吧。

试用近摄圈

(上周)

想拍点微距,暂时又没钱上微距头,KENKO的自动近摄圈也太贵,只能在淘宝上花了60块钱(连运费)进了一只手动近摄圈。入手已经一周了,今天才有空试试。

近摄圈的结构很简单,就是两个接口圈——一个接机身一个接镜头,中间还有三个长短不同的接圈,通过中间接圈的不同长短搭配可以调整镜头与机身的距离,改变放大倍数。

因为是手动圈,所以要全手动——手动测光,手动对焦。

我 只用了两个接口圈,中间的接圈一个也没有用。因为我只有一个标头,而且对我来说两个接口圈增加的放大率已经够用了。加了近摄圈后通光量下降非常大,就我用 的两个接口圈的情况下大概要下降三档的样子,再加的话不知道要降到什么程度。另外景深也变得非常浅,即使用了最小光圈还是很浅,所以对焦也很困难——没有 裂像屏是不方便。

片子:PCHOME

后来在尼吧的几位DX建议下,用了对应50MM镜头是1:1的3#圈再拍了几张。

片子:PCHOME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几十年前,梁晓声凭着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成名,小说讲的是关于知青在东北时的一段往事。然而现在看来,整个中国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为在这里,什么样不可思议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比如:

自杀也犯法?

假冒警察的兄弟们,可以弹冠相庆了》——补充:电视新闻上报道此事之后有多一句“被执行人可以要求查看证件”。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政府和法律是这个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神奇的是:在这片号称人民当家作主的土地上,政府在奴役人民,法律在制裁人民。

有人在三表那边指出:法律是不容威胁的。

这话没错。但问题是,这些法律对人民来说,基本上都是恶法。

关于恶法的问题,数月前在BLOG上曾经有过几次关于交通规则的讨论。其中费老和令狐都指出,人们违反交规存在一种情况:交通设施的不合理导致人们不得不违反交规。也就是说现实环境可能导致像交规这样一个原本完全是善法的法律变成了恶法。

更何况对于前面那两部法律法规来说,本身就来者不善。

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只有代表人民的机构——人大——可以制定法律,也就意味着法律是人民定的。但现实的情况大家都知道,那些“代表”人民的人基本 上都是所谓的官僚。按照“屁股决定脑袋”的定律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制定的法律绝不会是代表人民的意志,而只会是代表官僚的意志。

这两部法律法规就是典型例子。

在这片神奇土地上,每天都会有神奇的事情发生,这是我们这些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幸运。

再补充一个例子:《中国颁布律师办理群体性案件新规定》。

——5-30发于鸟眼观圈

我成了器材论者

昨天跟令狐谈起镜头的话题时,他说暂不准备换17-85了,不能被我们这些器材论者忽悠了。

不过回头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我对拍照的技术研究得远比我对器材的研究要少得多,整天都在研究各种器材的差别。汗一个。

没办法,谁让咱是穷人呢,要是有钱的话,败上一大堆头,逐个玩过来的时间都没有,哪里还有空谈器材的差别。没钱就不能不考虑怎么才能更好地把钱花在刀刃上。

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技术这东西需要修炼,一时半会是达不到什么高度的,我现在连糖水片都拍不好,不敢妄谈技术,也就只能扯一扯器材了。

想当年,我迷音响技术的时候也是器材派,整天的研究电路,听的音乐不过是些流行歌曲,一点品味都没有。没想到十多年过去,还是没有什么长进。

我唯一不当器材派的领域大概就是计算机了,我搞软件还是比搞硬件在行一些的。

明天再度下乡

我是上周末回上海的。

在乡下盘踞了半个月后,大家都快要崩溃了。周三周四领导也下乡来视察我们的工作的进度,结果那是相当的满意。于是我们趁热打铁,周五给领导汇报工作后顺便要求周末回上海休息两天,领导二话没说就准了。

周五中午吃过饭,我就进城去买火车票。乡下打车都打不到,只好搭公车去,还好公车倒是准时十分钟一班。在火车站售票处打出的信息却是,除了当天下午两点多的一次车以外,都无座了,而我到车站时已经一点多了,就算是马上通知他们赶过来也很难赶上。只好找了一班最快的车——即便如此,两百公里也要跑近三个小时——买了七八张无座票回乡下去。他们一听说是无座票,个个哀声叹气,有人甚至打算带个小马扎上火车。

幸好上了车才发现车上空座还是很多的,直到昆山站时才坐满人。

忙碌地过了个周末——比如周六抽空去了南站外拍,再过一个月正式启用就没得拍了。周一上班又是忙,BLOG都没有什么时间写。在淘宝上拍了个手动近摄圈,结果慢了一步,卖家说最后一个刚被人买走,要等周末才有货。运气真差啊。

为了磁盘阵列和磁带机的事情,跟某公司扯了很长时间,总算大体定了下来。要不是别的品牌太贵,我早就换了。可惜这是一个寡头垄断市场,选择太少。

因为好不容易才跟BA顾问联系安排好时间,说他周六过来处理BA方面的事务,结果乡下那边的顾问跳起来,说他已经在周六安排了工作,有冲突。在电话里跟他吵了一番,总算让他把计划调出一天来给我们处理BA事务。项目管理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好了,明天下乡,那边还有一堆的事情。

前日外拍检讨

前天跑去上海南站拍了两次。

白天去拍时发现广角是非常需要的,标头的视角不好使,特别是在DSLR下乘以转换系数以后,视角更小一 些。晚上跟令狐讨论了一下,他的建议很有道理,广角下的光圈并不需要很大,那么我需要再研究一下Tamron A05的眩光问题了。银光角的防眩光是很好的,看过对比样片,在这一点上比Canon的17-40/4L还要好一些。

晚上去拍时发现脚架是很重要的。我用了M档,开到1.4的最大光圈,并且把快门定在1/50秒的安全快门(据说DSLR上这个也要乘上系数,应该是1/75秒,这一点我没有注意到),然后用自动ISO拍,效果很一般。除了高ISO不可避免的噪点以外,大光圈下画质太肉。

路上还随便拍了一些小花,效果也一般,因为没有微距,拍小花太困难。要考虑一下是应该进近摄圈还是应该进微距头。KENKO的自动近摄圈也不便宜啊,要不就手动近摄圈先玩?

没钱真是问题多。

BTW:昨天在一Nikon专卖店里听老板说,Nikkor的镜头最近将涨价——其实现在已经涨了,银广角涨了约500。还好副厂的没涨,看来只能进Tamron A05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