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早的几张应该是一月份拍的,因为还有雪景……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最后那几张在新乐路的片子是3月21日拍的。因为我能查到的记录显示那天有去鹿鹿冲卷。
相机:Olympus mju-II
胶卷:乐凯彩韵200
冲洗:画英雄
扫描:Minolta Dual IV
其中最早的几张应该是一月份拍的,因为还有雪景……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最后那几张在新乐路的片子是3月21日拍的。因为我能查到的记录显示那天有去鹿鹿冲卷。
相机:Olympus mju-II
胶卷:乐凯彩韵200
冲洗:画英雄
扫描:Minolta Dual IV
狐尾山下是八字形的厦门市政府大楼,市政府前面不远处是王字形的人民会堂。这两个地方我十几年前都去过。但是山上这个厦门气象局这还是头一回来。
这里的标志性建筑就是一个细腰柱形建筑顶上顶个白色的球——或者说是:蛋。嗯,请不要与前面两个建筑有所联系。
相机:Contax G2
镜头:Carl Zeiss Biogon 2.8/21 T*, Sonnar 2.8/90 T*
胶卷:Kodak Ektar 100
冲扫:画英雄诺日士
倒数第五六张不太清楚是因为隔着玻璃拍的,在气象局那个球楼上。最后三张是回去的路上在公交上拍的,车速不慢还有点颠簸,但是G2+G90的对焦也没有很失败,有点出乎意料。
鹰厦铁路延伸段已经完全被改造成现在这个公园了,害我走了几公里路,也没有找到原生态的铁路感觉,最后一路走到文灶附近的在运行的铁路部分。话说当年还和锁锁在这里拍过一次,可惜那次用的过期反转有问题。
相机:Contax G2
镜头:Carl Zeiss Biogon 2.8/21 T*, Sonnar 2.8/90 T*
胶卷:Kodak Ektar 100
冲扫:画英雄诺日士
第一张是上李水库,里面景色不错,可惜不让进去。最后两张小萝莉是蹭拍的,看上去那个小萝莉的妈是中国人,那么那个拿佳能单反给她拍照的中国男人应该不是她爹,可能是她妈请来的摄影师吧。
回厦门四天,结果第一天太累,休息了一天没出门。第二天又面基吃饭什么的用了一天。第三天终于排出时间来拍照了。天没亮就起床出门拍日出,结果阴天!!!
相机:Contax G2
镜头:Carl Zeiss Biogon 2.8/21 T*, Sonnar 2.8/90 T*
胶卷:Kodak Ektar 100
冲扫:画英雄诺日士
前四张是13号傍晚去踩点时拍的,后面是14号凌晨。
早就想去这里拍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拖延下来了。希望到明年夏天这里还在,我有个题材要拍。
相机:Rolleiflex 3.5MX
胶卷:上海GP3
显影:D23套药,19度,18分
这份药水用完就可以报废了。
这个题材我本来想用的题目是:和谐墙的背后。因为现在上海很多这样的城中村都被一道围墙围起来,只留几个小门,从外面不太容易发现里面的情况。比如这个杨家桥小区,离上海市委党校步行仅10分钟。
大部分都是数码拍过的场景,就不归到《大运河》里去了。
相机:Agfa Isolette III(Solinar 75/3.5)
胶卷:Fujifilm Pro160NS
冲扫:画英雄诺日士
带160NS是因为本想拍点运河夜景的,结果因为饭局太多没拍成,以后再说吧。
本来是想带禄来的,但是出门还是折叠机方便些。
因为前一天在人民公园只拍了六张,为了把这卷拍完,第二天又带去了文庙。就是《07.06 文庙》这次。
相机:Rolleiflex 3.5MX
胶卷:Kodak Pro160
冲扫:画英雄诺日士
这卷拍完才换黑白的。
那天在华一村拍的最后一卷。
相机:Rolleiflex 3.5MX
胶卷:上海GP3
显影:D23套药(旧),19度,18分
这卷仍然是没放冰箱的,灰雾略大。
第五张那个大妈看我拍照,问我是不是乡里下来的。哈哈。我说我只是拍着玩的,她就邀请我拍她们家的丝瓜,于是有了后面两张。
还是那天在华一村拍的。
相机:Rolleiflex 3.5MX
胶卷:上海GP3
显影:D23套药(旧),21度,14分
这卷是放冰箱过了夏天的,灰雾明显要小很多,但还是有。
就我个人的初步分析,GP3这种问题应该是感光乳剂里用的动物骨胶灭菌和干燥得不彻底,在温度高的情况下细菌滋生以后产生某些化学物质使得部分感光乳剂失效,形成灰雾。
而且在灰雾较轻的时候,因为暗部的感光较少,还原的银也较少,所以轻微的灰雾也很明显,但是亮部因为感光的银层较厚,轻微的灰雾基本上看不出来。
另外,因为卷在一起时,背纸上印刷的字迹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导致灰雾在有字的部分较轻,最终使字迹出现在底片上。最后,低温保存有助于减慢细菌的生长,所以灰雾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