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食沙龙FB记录

5号应某网站之邀,参加了一次集体FB活动。除了一帮网友以外,还见到了特邀嘉宾:著名作家李西闽、著名作家蔡骏、模特小仙MM。

不过因为那天上午有点事,匆匆赶过去还是晚了一些。虽然之前已经跟组织者打过招呼,但还是不太好意思。

FB地点

嘉里中心对面的“饮食男女”,在铜仁路靠近南京西路口的地方,属于寸土寸金的宝地啊。

菜单

很有特色的一个长条本本。

翻开了

多谢某位帅哥友情赞助玉手一只,要不还真不好不拍。

皮蛋豆腐

家常小菜,口味中规中矩。

台式泡菜

口味相对清淡,喜欢重口味泡菜的人可能吃不惯。

凉拌干丝

也是家常小菜。

黑胡椒铁板牛柳

这种经典菜式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牛柳够嫩,而且相当入味。作为辅料的洋葱味道也不错。

卤味三拼

三种卤味做的一个拼盘,同样中规中矩。

川味鸡丝拉皮

用的辣油那是相当的够川味,不过个人不喜欢其中的拉皮,太粘,不够劲道。

三杯鸡

这是一道好菜。鲜香入味,博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干煸四季豆

味道还不错,不过跟山间堂的瓦片四季豆相比,还是差一些的。

浓鸡汤娃娃菜

个人觉得一般般。

京酱肉丝

菜是普通的菜。

京酱肉丝

但是美女亲手包好的就不同了。

菠萝油条虾

开始还以为是什么沙拉,就只吃了一块菠萝,后来才知道那些一砣砣的是油条包着的虾,据说很好吃的,居然没吃到。T_T

蚵仔煎

这个要批评一下,远没有我在厦门时吃的好。当时李西闽老师也评论了一下这道菜,没办法碰到我们两个福建人,对这道菜的要求比较高啊。:P
如李老师所言,这道菜的做法应该是将蚵仔(即海蛎)拌淀粉(通常是用地瓜粉),在煎锅里摊成饼状煎熟后裹蛋再煎而成。
但是这回这道菜里淀粉用量过多,没有什么蚵仔味,而且厚厚的淀粉饼口感很差,太失败了。

菜脯蛋

这道菜有点特色,外面一层蛋皮包着里面的菜,虽然只是一些普通的菜料,但是做法比较特别,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至于味道嘛,我只能说皮的味道不错。

蒜茸芥兰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花生冰沙

嘿嘿,这个是美女们的最爱啊。偶、偶、偶就不和她们抢了。:D

松子鲈鱼

菜上来时,偶首先注意到它的造型凹得很不错,于是多拍了几张。拍完吃了几口,味道也很赞,只是鱼刺有点多。嘿嘿。

客家小炒

前面的菜很快就吃完了,大家意犹未尽,于是李老师就加点两道。美食家点的菜就是有特色。这菜虽然普通,但在上海却不常吃到。

沙茶牛肉

这就更有特色了。沙茶乃闽南地区特有一种调料,厦门最著名的小吃之一便是“沙茶面”的说。这沙茶用来做牛肉我倒是头一回吃,别有一番风味,就是不够吃啊。:P

多重曝光试片

其实对于多重曝光,我很早就想试了,不过一直没有找到什么好办法。

前几天把一个老片子拿来试了一把:

原片是8月27日摄于厦门白鹭洲,RAW出片,故意略有过曝。

在后期将原片及-2EV后的片子分别输出为JPG,然后作两个图层,-2EV的在上面,原片在下面。

然后在上面的图层上加一个全黑的蒙板蒙掉,再用橡皮擦擦掉蒙板中灯的部分,让-2EV的灯显现出来,最后拼成一张。

即为上图。

主题外拍总结

七号白天和令狐组织了一次主题外拍。因为是头一回搞这种有明确主题的外拍活动,经验严重不足,结果比较失败。虽然我们前期的计划看上去很美,之前也看过别人的计划及不太圆满的结果,还以为能够吸取教训,但现在看来也差不了多少。-_-

令狐已经作了一番总结《10.07外拍总结》,我也觉得有必要对自己情况作一下总结。

先 说一下技术方面的:毛片拍了400多张(JPG格式拍满1G,换了一张又拍了几十张),结果回家看第一遍就删除三分之一。昨天把剩下的糖水片部分整理了一 下又删除一堆,现在这部分只剩40张左右了,估计最后大概可以淘个10几20张吧。主题部分还没有空整理,估计更惨一些。

首先要肯定的是,用JPG格式拍是正确的,否则如果用RAW的话,除了浪费空间还真看不出有什么好处。其次应该肯定的一点是连拍的使用,算是提前作了“质量不足数量补”的准备。

那天晚饭的时候跟令狐作了一下简单的总结,当时还没有看片就已经感觉结果不会太好了。一个初步的共识就是:

虽然我们的准备工作作了很多,但是至关重要的还是我们对主题还是不够明确,只能设想很多场景试图去从各个方面来表达这个主题——如同软件的客户不明确自己的需求,只能把什么功能都要做到软件里去,也什么都做不好。

结果就是这样:

1、场景过多,时间根本不够。一个场景要拍好并不是很容易的事,而且计划外的情况也很多,最好只好砍掉好几个计划中的场景,并且拍到的场景也往往因为过于匆忙而拍成废片。

2、设想的场景与实际差别太大。比如现场的光线(比如那天的阳光太硬)、天气(比如那天的云太少了)、环境(比如厨窗系列就没有找到合适的)……

3、技术上的失误。这个还是因为按下快门前的思考太少了。

4、计划的问题。实际上标头的用处远比计划的要少,大部分原计划用标头的场景还是要用广角来表达。计划中的拍摄参数也与实际差别较大。
5、器材的限制。这个是最次要的因素,但也是问题之一:令狐缺副脚架,我缺只外闪。

看过了片子以后,总结一下被删除的那些废片,大多是技术性问题:

1、曝光错误。比如天桥阳伞那个场景中,太阳光直接照在阳伞上,产生很强的散射光,用平均或中央重点测光,人脸很暗(我当时倒是发现这个问题,不过要改成点测去测人脸时,这个场景已经结束了——行程太紧,要拍下个场景了)。

2、对焦错误。特别是一些行走中的场景,经常发生对焦点在背景上的情况,而在小液晶屏上很难看出来——可能这种情况应该用小光圈超焦距才对。

3、设置错误。纯属低级错误,但是基本上每次出去拍照都会犯,比如ISO设置错误,或是模式档位错误之类。

还好令狐所说的手震问题我倒没有怎么出现,大概是因为我一直都很谨慎地控制在安全快门速度以上,特别是天色将暗的时候我都是用M档,有时甚至不惜用到ISO800。

至于非技术问题,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与模特的沟通不够。

在现场基本上都是令狐在指挥,有时候甚至是模特在指挥我们。因此有时也很难去实现自己的一些拍摄想法,特别是在对一些场景的拍摄结果不是很满意的情况下,不好意思要求模特反复重来。当然,跟模特不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今后改进的方向主要还是技术上的,像设置错误这种实在不应该再发生了,其次是对焦错误的问题,仔细选择对焦点很重要。还有就是要尽量培养起自己的镜头感,不能再在计划时就出错了。

至 于对光线问题的学习掌握就是一项长期工作了。包括环境光的运用和控制和人工光源(现在主要考虑的是外闪)的使用:这次我们对现场光的运用比较不好,特别是 中午光线最强时没有采取什么合适的规避手段;而我们对现场光所能做的唯一控制就是用反光板在脸上打打补光而已;人工光源的使用也不是很好,一方面是内闪补 光补得不好,另一方面在暗光时用内闪的痕迹太明显。

初步计划在近期进一只北京银燕新出的BY-450AFD外闪。
BTW:昨天试了以后发现,Capture NX软件的U点功能真是好用啊,拿来作后期的补光能达到接近反光板补光的效果,因此总算是救回一些废片。

10.07 滨江大道

七号白天跟令狐外拍了一天,晚上又赶去滨江大道和Vanish他们拍夜景——刚好器材带得很全。

为了避免高光部位过曝,所以拍的时候欠曝了一些,结果欠得过了一点,又不是用RAW(因为白天拍了一堆,把2G卡用得差不多了),只好后期处理了一下,还是不太好,以后拍夜景还是要用RAW+多重曝光才行。

(上图为标头横构图8张拼接,后期加亮,点图片看大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