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原教旨主义

费老在我的《08.06 万竹园的小草》后面评论说道:

# philewar Says:
十一月 15th, 2006 at 1:19 pm e
处理过的世界还是真实的世界吗?
有没有拍照片原教旨主义呢?
如果是PS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触动观者,那么我们这些观者已经麻木了。
要是每个人最后拿出来的东西都达到了玛格南图片社的水准,这个世界会咋样呢?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在几乎每个一摄影论坛里,都曾经掀起过争论的狂潮,成为摄影圈里经久不息的经典论题之一,似乎也从来没有达成过共识。

不可否认,的确存在一些完全拒绝后期的原教旨主义者,但是我不是。不过我也同样不赞成过度的PS,因为这将失去摄影的意义。

我不赞同原教旨主义的原因在于:后期这种事情是很难界定的,特别是数码时代。JPG出图都是经过后期处理的,只不过这种后期是相机内部的软件处理的,而且高档的相机可以通过下载曲线到相机里实现自定义处理功能。Canon的机身优势很大一部分就在于它功能强大的Digic处理芯片。

即使在胶片时代,后期(暗房处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比如在冲洗胶片时通过药水调整“厚”“薄”,在放大出片时进行分区曝光等很多的手法,甚至同样有类 似PS磨皮的手段——胶片时代的艺术人像除了化妆以外,靠的就是这类技术了。风景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就是胶片后期处理的专家。

胶片时代好像很少有这种争议,只是现在的数码技术让后期变得太容易了,所以常常被滥用。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除非是纪实的记录,其它的片子都是可以的适当处理的,只是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个范围就是不能改变片子拍摄时的主题,如果改变了,那就是平面设计,原片不过只是素材而已。

所以,如果拍摄时不能达到玛格南的水准,那么再多后期也没有用。

附令狐的观点:

严格的说,没有后期就不存在摄影。让胶片显影,这个流程本身就属于后期处理。所谓的调药水之类,只不过是后期处理的“技巧”而已。

再来,什么叫做“真实的世界”?对于一个近视患者来说,是他看到的那个模糊的世界真实呢,还是戴上眼镜后看到的清晰的,但被“处理过”的世界真实?谁能保证自己眼睛里看到的色彩、亮度、观感等等,跟别人的一摸一样?

摄影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手法,它要表达的并不是“大众看到的世界”,而是“摄影师本人看到的世界”;一个摄影师发表照片,也不是为了“让观众感动”,而是 “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给观众”。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一张照片的后期被做成什么样子,都是正常的,哪怕他把照片处理成毕加索风格,都是正常的。观众看了不顺 眼,也只不过是摄影师的表达失败而已(或者委婉一点叫做“引不起观众的共鸣”)。

摄影根本不存在原教旨主义,这跟是不是纪实作品无关。

极端一点说,以前我们看到很多大师的作品都是黑白的,难道就跟我们看到的彩色世界一致了吗?难道他们的照片就因为不能“真实反映世界”而应当被抛弃吗?

[公告]RSS订阅变更

鉴于目前尚未发现可以接受的BSP,并且在大家的建议下,初步考虑单独建站——毕竟本帮常委会中就只有我还没有用独立建站的BLOG了。
因为 feedsky关闭了合烧功能,所以我原来的那两个合烧的RSS都无法修改。为了今后可能发生的搬迁作准备,故重新制作了两个重烧RSS,分别为 mblogger上的八卦版RSS和my.donews上的色影版RSS。这两个RSS已经发布在各自的公告上了,建议大家更换新的RSS订阅。对于由此 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

特此公告

2006-11-10

[公告]因技术原因暂停

本人在mblogger上的“冷月无声”BLOG因该网站的技术原因,最近访问困难,并且已经丢失11月4日至7日的文章和评论。

mblogger的稳定性问题我已经谈了一年多了(比如最近的两篇《用户的态度是检验BSP的唯一标准》和《BSP的态度》),现在对它已经完全无话可说。

故决定暂停对该BLOG的更新。
至于下一步的计划,先观察几天,等我找到一个更好一些的BSP再说——最近my.donews也相当的不稳定。

特此公告。

BTW:过渡期间的八卦内容将在my.donews临时发布。

少按快门

这个帖子的十四楼,一位叫alcyone的说道:

以下是我和太太的真实对话.
LG:看有些人拍的照片就大概可以猜到他在拍照片的时候在想些什么.
LP:我看你的照片也能猜到你在拍的时候想些啥啊.
LG:那你说我在想什么?
LP:你在想,再多拍几张,挑张好的

现在想想,自从用了数码以后,我也一直都是这样,总觉得多按几张总能找到一两张好的。

上周六去拍SMIC的运动会,回来算了一下,大概按掉了600多次快门,但是挑片子时却没有太多的收获。现在总结一下,结论就是在现场时基本没有什么想法,只是不停地按快门,想要尽可多地记录而已。检讨片子时就可以发现,选择的视角相当的单一,然后不断地重复。

以后要记得:

多按快门不一定能增加出好片的可能,更多的情况只是增加废片数量。

照材市场一定要慎入

因为下周要回厦门,到时广角肯定是常用的,越来越不喜欢那片大自然的天光镜,但镜头又需要保护,所以今天下定决心要去进一片好的UV镜。

本来也想过Kenko的Pro 1D保护镜,但是忽然想到以后偶还想上胶片机身试试全幅的——那偶这只广角可就是超广角了,想想就馋啊。于是目标锁定Kenko的多膜UV(O)和L37 Super Pro。了解到77mm的价格是:前者130左右,后者300左右。

上 午窜到环龙转了一圈,看到红盒多膜UV跟黑盒L37一比,红盒立即灰头土脸败下阵来,更不用说绿盒的单膜UV了。不过发现有卖L37的商家还真不 多,毕竟价格贵了点——但是卖B+W的却不少,这个可是更贵的啊。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有77mm的,拿网上查到的最低价砍下二十块钱败了一片——不过后来想想应该还有空间。

仔 细研究了一番确定不是假货,拆开一看果然不错,就不用跟大自然比了,拿另一片装在标头上的HOYA UV(N)来比,做工也是好出一大截(虽然现在Kenko和Hoya都归于Tokina旗下,但还是有差别的——当然价格也有差别)。再看镜片,在小角度 下几乎感觉不到镜片的存在,要在大角度下才可以看到一些反光。只是好东西就是贵啊——估计B+W更好,人家毕竟是德国Schneider造的

唉,我买了一堆大自然的东西也才300多块,这一片就近300了。败家啊。

本 来打算买完就走的。在楼梯口看到旁边店里堆着的镜头,就想进去逛逛,看看Tamron A17,考虑着今年内需要进这么一只长焦。结果一不小心看到海鸥的2X直角取景器,这个我可是关注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下手的好东西。国产二鸟的东西应该 说还是不错的,而且价钱比原装的零头还便宜。跟老板拿过来比划两下立即中毒,只砍掉十块钱就败下了。

从环龙出来摸了摸口袋,带出来的钱已经花光了,只剩下砍价的成果——30块钱。照材市场真是谋杀钱包的地方啊。-_-|||

海鸥这个直角取景器小巧玲珑,舒服的眼罩,360度旋转,1X/2X切换,配多种相机的接片(已经给令狐放了毒,下回带CANON的接片去给他试试^O^)。另外还带有 大范围的屈光度调节,但是我试了不戴眼镜还是不行,看来我的近视度数太深了。:(
有了这玩意儿,低机位就很爽了。

回来仔细试用了一下,目前发现的唯一问题 就是2X有一点太大,装在我的D50上以后最右侧有一小部分看不到。不过问题不大,大部分时候还是1X取景,只有需要仔细看的时候才需要2X。其实海鸥这款直角取景器还有1X版本,大概可以便宜五六十块。

Kenko L37 Super pro 77mm
海鸥直角取景器

海鸥直角取景器2

装上后的样子

纪念摄影的诞生

法国巴黎天文台总监D.F.阿拉戈在观看了L.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方法的操作过程后,对这一重大的发明做了充分的肯定,并在1839年1月7日法国科学院召开的会议上,介绍了"银版摄影法"。在D.F.阿拉戈的大力推存下,法国政府买下了这一发明专利,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会联合召开了特别会议,.D.F.阿拉戈在会上对"达盖尔银版法"的操作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后来,人们便将这一天定为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日。

我的摄影史

前言:

今天做BLOG游戏后,珞璃在MSN上评论我在游戏中说到爱好拍照的事情时说:“男人有什么爱好不过坚持一年,女人的爱好都是一辈子的。”

我反驳她说:“女人的爱好是弄了一辈子也弄不好,男人的爱好是一年就可以好到顶。”

再说也不是每个男人的爱好都只会坚持一年,不能拿以她老公的事情来一棍子打翻一船人嘛。所以我决定把五月初我写的一篇回忆文章拿来发一下。

以下正文。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在很久很久以前……足有二十多年前,一个亲戚从香港给我们家带来了第一只相机,是一只120幅面的旁轴相机——当然那时我是不知道的,那时我还没有上小学呢。

以现在的标准来看,那是一只很普通的相机,虽然有一只比傻瓜相机像样得多的定焦镜头,镜头上对焦环、光圈环也都有——光圈环上不是标注具体的光圈值,而是标着天气符号,倒是很直观,不用知道什么阳光16法则也会用。不过现在已经不记得机身上有没有快门时间设置了。

这只相机一直用到我快小学毕业,拍掉了很多的黑白胶卷。我 至今还记得120的黑白胶卷是包在一卷黑纸里的,纸背面印着数字,可以透过相机背面的一个红色的小窗看到,卷片时就以此为标志。

不过后来有一次借给表哥用时摔坏了,机身后盖破裂,虽然父亲试图用胶补上,但还是漏光,于是便成了我的玩具。我把一卷120胶卷的背衬黑纸 装在这台相机里,整天装模作样地到处乱拍,其实什么也不会留下来——因为没有胶卷。现在还记得那个相机的机械快门按键行程极长,按起来相当的费劲。

这台120坏了以后,父亲又另外买了一台傻瓜相机。这回是135幅面了,并且开始用了彩卷。

不得不承认,傻瓜相机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虽然它那只塑料定焦镜头很粗糙,而且固定的光圈很小,但是它以很低的价格,很简单的使用方法,让人人都有可能记录下属于自己的精彩一刻。

应该说廉价傻瓜相机的出现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虽然为了省去对焦的麻烦,以小光圈来获得大景深,并且最大幅度地降低镜头的成本,但是它仍然能够 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相对准确的曝光。关于这一点是如何做到的,虽然我没有拆开来研究过,不过在它的正面我看到一只CdS光敏电阻,估计是用它来测光并控制 快门时间的。当然这种控制是很粗糙的,但对于大多数情况来说,已经足够了。

也是在有了傻瓜机以后,我才真正地自己拍过照片。也因此认识了比120胶卷方便得多的135胶卷。

不过没过几年,这只傻瓜机终于也免 不了被摔坏的命运,也是因为后盖摔坏而漏光。但与前一台120不同的是,它之后还坚持了好几年,因为那几年家里拍照的机会不多,而且经过修补后,漏光情况 也不是太严重,偶尔需要时还是会拿它来拍,也因此在我们家的相册里留下了一些左侧过度曝光的相片。

虽然家里的相机不好用了,我却因为工作关系,第一次接触到先进的带变焦的傻瓜相机。有一次一个外国专家需要一些设备安装完成的照片归档,拿了这么一台相机让我去拍。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变焦相机,虽然只用它拍了一卷胶卷而已。据说那时这么一台相机是要三千块钱的,而我家里的那台傻瓜相机不过三百块钱——现在这种相机大概只值三十块钱吧。

再之后,因为混生活的关系,相机也离我很远了,那几年里,除了证件照以外,也几乎没有拍过其它的照片。

直到来上海以后,有一段时间用别人的一台变焦傻瓜相机拍掉了十多卷胶卷。后来因为觉得胶卷了冲洗的开支太大了,而且不方便放到电脑上看,终于在三年多前入手了DC,就是现在还在用的这只Nikon 775。

三年多来,这只DC已经拍了大约2万张照片了。很不幸地,其间它也曾经遭遇过一次跌落事故,幸而是DC,居然一点问题也没有。

但是DC拍了这么多以后,越来越觉得受到限制——早先是觉得变焦不够大,后来觉得可控性太差,除了按快门以外,能作的设置实在太少,后来又觉得夜景没法用,再后来就嫌弃DC的镜头太差。

也 考察过很多别的型号的DC,试图换一个,但是研究来研究去,总是找不到完全合意的。正在这时,DSLR开始进入视野,它的价位下降到直逼高端DC的程度。 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后发现,这才是最适合的目标,连镜头都可以更换,还有什么是不可定制的呢。等了近一年,直到D50降到我的心理价位后,终于下手了。

这下可走进新时代了。

史上最失败的一次外拍

前几天在PCHOME上看到别人在万竹园外拍MM,据那人说那是个外拍的好地方,于是今天跟令狐跑到那个偏僻的地方去踩点。

先是地方不好找,乘147到森林公园后,沿着嫩江路走了很久才总算找到这个传说中的万竹园。

然后是地方没有传说中那么好,只能算是一个比较普通的公园,地方还算比较大──但跟森林公园或大宁灵石公园比起来就小多了。如果这样的公园在市区的话还不错,但是在这样的偏僻地方,实在不怎么样。

再就是天气。我们到那里时已经比较晚了──那里16点停止售票,我们到那时还剩10分钟。但是天上的云很少,热得很。然后想等到太阳下山拍点夕阳,结果等到快黄昏时,西边出现N多的云,基本上看不到太阳。晕。

还有就是里面连个卖饮料的摊子都没有,我们只好在一个茶室各叫了一杯茶来喝──15块/杯。

等我们拍完已经快七点了,我们进去时走的那个西门早就关掉了──17点关门。只好跑到东门出来,回到嫩江路──已经到了嫩江路轮渡码头。再一路走到军工路,这时好像已经没有147了,只有不太顺路的102。只好等TAXI,这个乡下方连TAXI也很难等。

幸好最后还是让我们等到车,总算是回到城里了。

以后再也不到这种交通不方便的地方去踩点了。:(

一事无成

(周六记)

昨天看球看晚了,早上很迟才起来。

下午出门打算按计划行事:去东亚展览中心拍拍小孩——那里有个动漫展,然后去星光败个脚架。

结果出门时忘记带伞,到上体馆刚下公交车——因为中间要到别处办点事,便没有坐地铁去——便遭遇大雨,只得和一大帮人一起挤在小小的公交车站上。

等 了十来分钟,我看雨势明显减小便往地铁站跑去,下这么大雨,小孩是拍不成了。刚跑了几步,正好经过东亚展览中心路口,雨一下又大了起来。只好在门卫旁边的 一支阳伞下和另外几个人一起避雨。这次的雨可就大了,不过五分钟左右的暴雨,地面的积水迅速漫过脚面,加上东南西北风猛吹,于是湿身鸟。T_T

后来雨小一点以后,我便顾不了这么多,冲了出去,经过东亚展览中心时,特意留意了一下入口处:周末门票70元。TNND,本来还想要是二三十块就买一张进去拍拍,居然这么贵。只好掉头往地铁站去。

四号线的车真是少,等了快半小时才等到,湿透的衣服被空调吹着,差点把我给冻死,TNND。到了星光时已经五点多了,星光都快要关门了,还好百诺的专卖就在门口,一下就找到了。

由于估计错误,脚架加云台的价格超出我的预算,犹豫了半天还是决定放弃了。虽然脚架很有用,但大多数情况我不太可能会每次都背着这个两三公斤重的家伙出门,花这么多钱晾在家里有点不值,咱毕竟不是专业人士。

于是只好空手而归。一无所获——除了被淋成落汤以外。-_-|||

(调了一下水平,重新上图。当然透视变形不好调,没办法)

雨后的徐家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