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是旧图。都是些花花草草。前两张是胶片,其它数码。
10.20 闵行体育公园
10.05 苏州行之胶片不完全版
10.08 节前杂片
关于决定性瞬间的讨论
就昨天的片子,令狐和我作了一段简单的讨论。
拍那个片子时,我所能想到的就是记录一家三口游园的心情。但是因为那个父亲走得太快,我拍的时候他已经几乎走出画面之外,只剩下母女二人在画面里。
令狐因此指出,我这个决定性瞬间还抓得不对,还可以等待更好的时机。
我说当时光注意MM了,没注意到父亲已经走到画面之外。
令狐说:不小心露出了lolicon的本质。
汗。
我感慨:难怪布列松要用28mm的镜头,不过那样的话,在很多情况下就要走得更近了。
但令狐认为这样也不一定合适:
不过就算父亲在画面内也不算很好,隔得太远了,很难把他们联系起来。就像上次看书法的时候说的,是不是具体接触不重要,但需要有个呼应,能让观众把他们联系起来。比如假设一个场景,父亲回头等他们,如果这个等待的动作很明显的话,虽然隔得远也是很不错的,因为有一个呼应。
那么这样的话就只能把父亲从画面上裁剪掉,表现母女游园的主题。但这样裁剪的问题就是违背事实,并且画面裁剪也是大师们所极力反对的。
令狐试了一下认为,最好的方式还是只裁剪父亲的背影,因为如果只保留母女的话,虽然主题是突出了,但是路这个重要的背景线索不见了。而且如果保持现在的布局,女孩在中间,虽然画面平衡上有点问题,但还不至于太严重,而且有前面一条岔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一下布局。
但是这样的平衡感觉还是不够,而且考虑到呼应的问题,即使父亲走得慢一点也不够好。我觉得如果地上有个宠物什么的会好一些,令狐则认为如果前面是另外一对,走在一起,只有背影也不错——当然这样的话用38MM的镜头就有点挤,而如果退后的话又会使主题不够突出。
所以还需要继续修炼。
向大师致敬
我是很严肃地来讨论这个问题的。
毫无疑问这个片子相当不怎么样,但是我就是要拿这个片子向大师致敬。
2号逛植物园,将要出园的时候见到走在前面的这个MM和她的父母。画面上左边靠近镜头的是她母亲,右边走出画面的是她父亲。我紧紧跟着他们走了一段路。
大师罗伯特·卡帕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当
然另外一个让我敢走得这么近的原因是,我手里拿的是五六十块的国产LOMO机,换成是五六万的大马三,我大概就只敢用长焦远远地拍了。毕竟大多数人是不愿
意被陌生人拍的,万一引起冲突的话,损失是需要自己承担的。卡帕就是牛啊,他用的可是Contax——虽然比布列松用的Leica便宜一些,但对我来说还
是贵得买不起的。
一边走我就一边测光,然后设置好光圈,再估好焦,大约是2米左右的距离,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
大师享利·C·布列松说:决定性的瞬间。
就在她一回头与母亲说话的瞬间,我按下快门,于是就有了这张照片。
虽然这是对大师理论的一次不成功的实践,但我依然很欣慰。
10.02 “LOMO”一组
海燕EF-1
不算出掉的那只mju-II,这是我败入的第四只胶片机。说实话,一开始我就没怎么指望这个机器能拍出什么好东西,但是它的失败还是超出了我的预
计。难怪国产货总是难以让人相信。其实从片子上看,这个机器只要稍微做得再认真一点,完全可以做得很好,现在这个结果完全是态度问题。
在机器到手时,我大致研究了一下它的功能,看上去还可以。38/3.5的镜头,固定1/125s快门,带测光和内闪,其它如连动对焦、定时自拍什么的一概没有。更BT的是它的光圈叶片居然只有两片,并且光圈形状是不规则四边形。
但
是看上去很美只是“看上去”而已,十一期间拍了一卷负片,前两天送到附近的一家冲印店去冲——不是以前常去的那家,那家略远一些,不想为了一卷测试片跑那
么远的路。今天拿到片子当场就寒了一下:居然没有剪段装袋,而是一整卷装胶卷瓶里。回来扯出来一看,又寒了一下,药水都没洗干净的样子,味道很重,并且看
上去效果就很差,不知道这份药水已经冲过几百卷了。剪开扫了一条就寒了第三下,那个色彩真是惨不忍睹。
以后再也不会在这个店里冲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海燕EF-1:
果然如传说一般,乃国产“LOMO”机,这个暗角太强了:
而且国产货的品质……画面中间和左边还不错,但右边就差了:
除了以上两个问题以外,对比了一下它的测光还是基本准确的,但可能实际快门速度低于1/125s,发现有一些抖糊的片子,我用mju-II慢到1/10s也不致于抖成那样。也有可能是因为机震过大,这个旁轴机的快门动静不输单反。
好了,可以收藏起来留作纪念了。
幻灯机
昨天终于把幻灯机败回来了。
经过多番比较后确定了这台Kindermann 1500 E。直光路,24V的灯泡,直片槽,AF。
据说直光路的机器常会烤片,包括常见的徕卡P150及禄来、百灵、辉达……等品牌的相应型号,全都不可避免地有这种现象。而肯德曼的这款机器也有PCHOME网友反映说至多5分钟就足以把片烤坏。
这次特地当面交易就是要鉴定一下这个问题,卖家拿了一张废片试烤了约8分钟,并未发现有明显的烤片情况发生,于是就败下了。
相
对来说柯达、海鸥(就是OEM柯达的)的L光路机器会安全得多,因为这种机器是为专业应用(如教学)设计的,放几十分钟也不烤,但代价是为了取得同样的亮
度,需要用功率大一倍的灯泡,相当浪费电,相应的散热风扇也大得多,噪音也大,最不能接受的是KODAK用的是美标的灯泡,电压是少见的82V,灯泡的价
格要比24V的贵近3倍——要知道对于幻灯机来说,灯泡可是耗材。
当然除了不烤片以外,KODAK的机器都是圆盘片槽,可装80张(肯德曼
原配片槽是36张,卖家给我的这只是50张的),而且是重力换片,不容易卡片。不过我试了两天肯德曼,目前也没有碰到卡片的情况,也可能是因为我比较谨慎
地用了3毫米的片框,不过卖家当时试片用的是1.8毫米的片框也没问题。
还有就是镜头的问题,我比较喜欢肯德曼这只90/2.8的镜头。KODAK的镜头有两个选择:76/3.5和105/2.8,76那只光圈太小,可能会影响亮度,而105那只又太长,在我的小房间里恐怕只能打出小画面。这也是我放弃KODAK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肯德曼还算是不错的。不烤片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有一只强劲的风扇,更好的是这只风扇的噪音还很低。不过这种机械换片的机器,换片声音就大了一些,但“咔嚓咔嚓”的换片声听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只是不知道听多了以后会不会烦。
装框后的两卷反转:
肯德曼幻灯机:
用了幻灯片的后果就是:那些拍摄时犯的错误再也无处遁形。比如曝光错误——特别是曝光不足,还有水平不平,画面裁剪……。布列松和骆大师都强烈反对画面裁剪,他们毫无疑问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