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应邀参加了JessieMM的生日会,拍了几张照片,可惜吹蜡烛那张虽然抓拍得不错,但对焦错误,拍糊了 🙁
11.xx 去年在苏州河边
这一组是试机205E那天跟sunway在苏州河边拍的。
除了最后一张以外,全是弱光下手持。11月的下午快六点,天已经很暗了,这几张都明显过曝,懒得PS了。基本上都是F2.8全开,快门是1/15秒或是1/8秒。
改天还要去再拍过。
定焦小旁轴的选择
原帖的内容有些不对或偏差较大的,故重新整理一下。补充了一些型号和资料,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下表数据仅供参考。
除了下表中列出的以外,当然还有一些没有列入的,比如国产的数十种型号,比知名度较高的凤凰205系列、海鸥KJ-1、到相对知名度不那么高的珠
江、虎丘、华中、华夏……这些机器其实也并不差,问题在于种类太多,之间的差别也并不是很大(基本都是ME/MF,最多有一个辅助的测光指示),年代久远
之后问题也比较多,更适合DIY人士,故不列。
另外,国外产品中早年的俄制、德制型号也未列入其中,同样是因为基本都是ME/MF,年代也过于久远。还有一些虽然有名,但是市场上比较少见,比如
七剑中的Perti Color 35(其实还是有,价格与Olympus
35系列相当)等。再有就是一些市场上有,但是资料较少,不好评价的型号,比如Minolta Hi-Matic系列中除了7sII以外的型号。
列表如下:
最新版本见不定期更新GOOGLE DOC。
型号 | 镜头 | 测光对焦 | 评价(引自网友评论) | 估价 |
Leica CM | 40/2.4 | P, AF/MF | 优点不用说。缺点有吗? | 7K |
Minolta TC-1 |
28/3.5 | P, AF/分段MF | 成像最好的机器之一。更小的体积,和T3一样完美手感和操作。画质是最好,机器也好。 | 5K |
Konica Hexar |
35/2.0 | P/A/M, AF/MF | 成像最好的机器之一。巧思不错。可是1/250最高快门是死肋,再说机身和单反差不多,失去便携性。 | 4K-5K |
Contax T3 |
35/2.8 | P/A,AF/MF | 成像最好的机器之一。35mm蔡斯镜头素质不错,可自动测光、光圈优先,体积小可以作为口袋机。完美的手感,方便的操作。 | 4K-5K |
Nikon 28Ti | 28/2.8 | P, AF/MF | 传统指针式的界面操作,复古型的旁轴。操作不便。 | 4K-5K |
Nikon 35Ti | 35/2.8 | P, AF/MF | 传统指针式的界面操作,复古型的旁轴。操作不便。 | 3K-4K |
Fijifilm Natura Black |
24/1.9 | P, AF/无限远 | 广角大光圈。物以稀为贵。 | 3.5K-5K |
Contax T2 | 38/2.8 | P/A, AF/MF | 结实耐用。不过镜头反差弱了些,拍黑白的话不错。 | 3K |
Leica Minilux | 40/2.4 | P/A,AF/MF | 快门轻的连我自己都感觉不出来。它的成像是不输于任何此类机器的,有人说T3的色彩比它好,但是我更喜欢MINILUX的色彩,更厚重,机身也非常结实。 镜头很有味道。也有很多毛病,没有关机记忆,按6次才能关闭闪光灯,最近对焦距离太远,E02毛病,有点大和重。操控性实在是不敢恭维,加之EO2的问 题。 |
2K-3K |
Rolei 35系列 | 40/2.8(3.5) | M,估焦MF | 型号太多,略 | 2K-5K |
Ricoh GR1s/v |
28/2.8 | P/A, AF/分段MF | GR1S的镜头还不错,在最大光圈时的分辨率和反差都非常的好,收小一、两档当然更好。GR1S的镜头是有暗角的,虽然不是很严重。 | 2K-3K |
Minolta 7sII |
40/1.7 | M/A,MF | 从实际拍摄效果看,这只镜头拍摄的反转片温润厚实、色彩丰满,确有几分德国镜头的韵味。 | 1.8K |
Kyocera T5/T4Super |
35/3.5 | P,AF | 据说镜头不错。性价比一般。 | 1.5K |
Rollei AFM 35 |
38/2.6 | P/A, AF/分段MF | 彩色人像看着很舒服,大颗粒黑白片感觉也不错,HFT镜头成像没的说 | 1.5K |
Minox 35系列 | 35/2.8 | A,估焦MF | 是好机器。便捷性和把玩性还是不错的。就是估焦不是每个人都很习惯的。偶尔有叠片,缺乏可靠性。 | 800-1.5K |
Balda CS35/CE35(A) |
38/2.8 | M,估焦MF | 顺光片基本曝光正确,色彩、层次、细节都非常出色。暗角肯定有的,大晴天也是。 | 1K |
Canon GIII QL17 | 40/1.7 | M/S,MF | QL17镜头成象锐利,层次丰富,就拍摄效果而言,并不亚于同时期单反相机标准镜头。 | 1K |
Olympus XA |
35/2.8 | A/M,MF | 体积很小巧,用料足,貌似沉甸,光圈优先式,过片手动、倒片手动、对焦手动,有+1.5级曝光补偿,出片色彩很浓烈(彩色卷),锐度除了最大和最小光圈以外每档都非常的锐。对焦较难掌握,但用熟了快拍方式后很好用。 | 1K |
Olympus 35SP |
42/1.7 | M/S/P(带点测),MF | 这只42mm的7片5组镜头性能相当突出,分辨率接近每毫米100线对,远远超过很多单反相机镜头。稍微遗憾的是,由于当年彩色摄影并不普及,镜头镀膜技术也不如今天进步,因此该镜头的光学特性和设计着重为黑白摄影考虑,因此在色彩传递性能上不如当代相机 | 600-1K |
Olympus 35RC | 42/2.8 | M/S(带点测),MF | 这只5片4组“松纳”结构的镜头光学描写性能非常优秀,问世以来一直广受好评,从光圈F5.6开始,它的分辨率可以达到80线对/毫米以上。 | 600-1K |
Olympus 35RD | 40/1.7 | M/S,MF | 它成象效果上乘,拍摄的黑白和彩色照片都能满足专业要求。 | 600-1K |
Yashica electro 35 CC/CCN |
35/1.8 | A,MF | 没有全手动档,没电池时只有最快的一档快门(1/250)。 | 500-600 |
Yashica electro 35 GL/GX |
40/1.7 | A,MF | 没有全手动档,没电池时只有最快的一档快门。 | 400-500 |
Yashica electro 35 G/GS/GT/GSN/GTN |
45/1.7 | A,MF | 没有全手动档,没电池时只有最快的一档快门(1/500)。 | 300-400 |
Olympus mju-II | 35/2.8 | P,AF | 便宜又好用。色彩也很棒。闪光不能记忆很麻烦,每次开机都要关闪光。没有曝光补偿,纯粹的傻瓜机。轻轻的塑料玩具,拿起来真是连拍的欲望都没了不合适有亮骚心理的人。最近忽然在学生LOMO族中流行起来,价格暴涨了许多,其实这个机器成像一点都不LO | 300-400 |
Konica C35EF-3 |
35/2.8 | A,估焦MF | 镜头成像及其综合表现优于上一代MT-9所采用的最大光圈为f3.5的35毫米镜头;和更老一代的但很经典的柯尼卡C35AF或C35EF所采用的4片3组38毫米镜头比起来中心解像力更高一些,但边缘稍逊,反差略低,但层次和逆光性能更好。 | 150 |
青岛6 | 40/2.8 | P,估焦MF | 使用AGFA的镜头,成像还不错 | 150 |
11.xx 去年的几张杂片
去年11月用C35F拍的一卷公元黑白,今天趁有时间,气温也接近20度,就拿出来冲掉。
首次尝试使用D76原液(以前都是用1:1),因为水温只有16度,加了点热水调到20度,显影9分半。改用最早是使用的30秒翻转一次(5秒)的手法,结果颗粒大了一点。看来还是用一分钟翻转两次(10秒)的手法会比较好。
高光的边缘有晕开的现象,据跟SUNWAY讨论后认为,可能是因为显影液过期所致。
03.09 杂片
03.09 地铁
03.09 八号桥
03.09 田子坊
03.09 试机片
从小光圈实拍片上看效果还是很好的,使用得当的话,曝光准确(头几张没有看到过曝指示,所以过曝了),成像锐利,只是色彩略显平淡。
下面是几张纯测试片,主要试了几个方面:
1、最大光圈(中心部分裁剪,底片严重污损部分请无视即可):
因为是在最近对焦距离位置(0.8米),景深很浅(理论值为4.5厘米),但仍然可以看出来焦内锐度不是很好。不过因为背景没有参考价值,看不出焦外如何。大光圈下的另外一个主要是问题是暗角太大(还需要进一步的测试)。
2、逆光:
虽然是三十多年前的落后技术镀膜,并且又是六片四组的plannar结构,镜面较多,但是逆光表现还算可以。
3、色彩:
光线好的时候,色彩还是不错的,并非如传说中的只适合拍黑白片。
03.07 又败家了
前几天在某器材论坛上偶然看到有人在出一台Yashica Electro 35
CCN。这可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物,我曾经一度很想淘一台,不过后来经过仔细研究以后发现这个系列的机器没有全手动功能,在没电池的情况下只有一档最高快
门,后来就淡了。结果这回一看到又忍不住头脑发热。毕竟这是小旁轴中唯一的35/1.8镜头的机器。
最后还是没忍住,用高价(比常见的GSN/GTN贵50%以上的价格)败了下来。今天才辗转到了手里,成色果然有够旧的,不过毕竟也是年纪比我还大的机器了。这么古老的电子机器实在是没有保值的价值——全机械的还差不多。谁叫我喜欢35MM的视角呢,没办法。
在
淘宝上买的LR44电池也今天收到了,赶紧装了四只进去——按说明应该是装一节4LR44的电池,不过4LR44的价格可比四只LR44贵多了,还是
DIY比较低成本。结果就是四只LR44比电池仓略短了一点,电路不通,把我吓出一身汗,还以为买到坏机器了。赶紧给卖家打电话,他说发货前还特地试过
了,肯定没问题,我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弄了一片铜片垫进去,果然可以了。
然后把功能都试了一下,测光的确还有效,至于准不准还要等片子出
来才知道。发现有几个小问题:一个是电池检测功能不能用了,那个按钮按不了;另一个是快门有时会卡住按不下去。回家把顶盖拆了检查了一番,发现有拆修过
——据卖家说肯定没有,那么应该是他的上家或更早的人干的了。幸好没弄坏什么,只是快门下面的弹簧偏了,电池检测的按钮错位了,把两个东西小心地恢复了就
好了。不过拆修的时候不小心把闪光灯接口的线弄断了,想想这种冷靴的机器我也不可能再去买个热靴转换接口来接外闪,索性就不用了,没有修复它。
机器修好以后还是很好用的,再用十几年应该也没问题。
BTW:这个机器的卷片轮很特别,是反着转的,这样有一个优点就是装片会稍微容易一些。但是我很担心这样反卷片子的话,胶卷的乳剂面是向外的,要是片仓里有什么碎屑(像公元那种很容易掉屑的胶卷)很可能会把乳剂层划伤。
再BTW:这个机器的光圈页片居然也只有两片,并且是最奇怪的形状,呈不规则凹曲边形。
帖个机器照,改天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