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测试

早就想进一只长焦来试试了,但是一直下不了手。便宜的头太狗,好头又贵得离谱,真是难办啊。

用了单反近半年,现在比较明确我需要长焦 拍人像和风景。今天在群里请教了韩老大,见多识广的老大建议我将人像和风景两种需求分别处理,进一只小光圈长焦变焦拍风景,进一只中焦定焦人像头。想想这 样的确应该会比较好,于是便在无忌和蜂鸟的二手市场淘两只我看中很久的长焦老头:

Nikkor AF 70-210/F4(传说中的“小小钢炮”)
Nikkor AF 75-300/F4.5-5.6

也 有考虑过比较新的70-300,包括Nikkor的两只(G/ED),Tamron的A17(老的572D长得太难看),Sigma的第四代(APO DG版)。但是感觉都太狗了。Nikkor的G头看了就不爽;ED版据说是Tamron代工的,却比Tamron贵得多;而A17我本来已经是差不多决定 要进的,结果在无忌上看到一张惨不忍睹的紫边样片后就吓怕了;Sigma的那只据说成像是最好的,但是Sigma的机械问题也是让人望而却步的。

无 奈转向二手老头——因为这几款老头都已经停产很久了,据说是因为成本太高。除了前面我看中的两支以外,还有XXGP的两个兄弟(F4-5.6和F4- 5.6D)也是,还有“大钢炮”(Nikkor AF-S 80-200/F2.8D)——传说成像比XGP和XZP都好,而且还是AF-S的,但同样已经停产。

其实除了这两支,我还看中一支更好的长焦变焦微距头:

Nikkor AF 70-180/F4.5-5.6

可惜这支实在太贵了,在二手市场上的价格跟XGP差不多。-_-|||

差 不多淘了两天才找到几支,但大多成色不太好,要不就是价格贵了些。好不容易发现一支价格成色都不错的,一看已经卖掉了。只好给几个比较新的头的卖家留了言 砍砍价。不一会就有一个75-300的卖家回复我,我给他打了电话,砍了好一会也没砍到我的心理价位,但是想想要再找这么新的头估计又要花不少时间,就跟 他成交了。

晚上下班就带了钱去交易,很顺利就到手了:


别 的就不说了,全金属的头我这还是头一回摸,手感就跟塑料头完全不同,900克的家伙拿在手里也是沉甸甸的。当然不够爽的地方也是有的。比如推拉式变焦对我 来说就不是很喜欢,还是喜欢双环结构;另外对焦时前镜组转动也是很不爽的;还有就是长度超出我的预计,我那只小摄影包是塞不下了,要带它出去肯定是要带大 包的;最后就是重量以后可能会是问题,当锻炼身体了。

补充,今天(9-14)早上发现重量还带来一个问题:虽然这个头加上机身大约 1.5kg的重量只比以前用广角时重了500g左右,但是因为是长焦,特别是在300端,极轻微的震动在取景器里看来也是抖得一踏糊涂。我在脚架上试了两 秒延时自拍,快门按下两秒后,取景器里还是抖的。显然这个烂脚架扛不住这个份量。没办法,这种塑料太多的脚架就是这个德性,这1.5kg放上去就感觉脚架 上每个塑料接头处都是软的。

回家就测试成像,不过小光圈头晚上测还比较麻烦,只好全部打闪光灯。这个是模特,蒙牛牛奶的赠品玩偶:


以下是测试结果(全部为手持拍摄,标准闪光模式,对焦区域100%裁剪):

75端全开光圈:

300端全开光圈:

75端F8:

200端F8:

300端F8:

200端F11:


用 过了这只老头以后,我意识到那些说Nikon市场战略不如Canon的人都是胡说。看看Nikon新出的头,真是越出越差,虽然很多头也比老头便宜一点 点,但从偷工减料的程度上看,利润显然是比以前高多了。唉,从那些老头停产开始,Nikon就已经完全加入了JS的行列,正在赶超Canon。-_- |||

有钱的话应该考虑收集一堆的Nikkor老头,特别是那些经典手动头,比如28/1.4,35/1.4,Noct 58/1.2,105/1.8 ...

Johnnie Walker全球合作伙伴West McLaren车队的赛车

周二开常委会,饭后经过华狮688广场(就是那个“相约星期六”的外场所在地),门前停了一辆F1赛车,是Johnnie Walker打广告用的。因为不想天天背着单反到处跑,所以只带了老家伙775。有总比没有强,便冒雨拍了几张。

纪念一下即将退役的老舒。这几年有了迈凯伦的Alonso,老舒的压力大啊。不过据说老舒下来以后就是这个Alonso去法拉利顶老舒的位子。可怜的迈凯伦。(不记得哪里听来的,既然猎手这么说,那大概是我理解错误了,可能是说Alonso顶了老舒车王的位子^O^)

美食记:黄鹤楼排档

第四天晚上应大姑之邀,去吃泡椒田鸡。她在电话里跟我说是在香江花园对面,我在香江花园的嘉禾路对面找了半天没找到,后来才想起来可能是在莲花路对 面。后来果然在那里找到了传说中的黄鹤楼排档,占了一片很大的露天场地,我们到的时候已经几乎坐满了人,我注意了一下,居然有不少人在吃小龙虾。

这就是泡椒田鸡,不过拍的时候已经被我们吃得差不多了,属于越吃越辣的那种,建议受不了太辣的人应该在吃前把大部分泡椒挑掉:

干锅牛腩,巨辣:

美味鸡软骨,这个果然是美味可口,赞一个:

之后的美食未作记录,简单文字说明一下:
第五天在鼓浪屿吃了传说中的龙头路鱼丸,感觉比较一般,不及当年在福州的茶亭吃过的那么好吃。

晚上在江头万豪酒店二楼的海港饭店吃点心,榴莲酥味道真是很重啊——当然比直接的榴莲味还是要好一些。

美食记:小眼镜海鲜排档

28号上午从植物园出来到虎溪岩下转了一圈后就打车去传说中的幸福路小眼镜,据说那里的海鲜酱油水是一绝,每天晚上六点以后基本上就吃不上了,所以我们去吃午饭。

结果那个笨司机居然不知道小眼镜在哪里,我们只好在幸福路故宫路口下车自己去找——某人不幸遗失太阳眼镜一副。还好幸福路不长,不过是丁字形的,我们兜了点路才找到。

炒竹蛏:


炒海瓜子:


招牌菜之一的蒸鱿鱼:


沙蚬(我们那俗称“妞秧”)汤:


其实酱油水这种做法本身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关键在于原材料的品质,小眼镜大概就是胜在这一点上。

下午在中山路混,大姑抽空带我们去吃甜品。镇邦路的陈佳甜品。点了些龟苓膏、西米露之类的,大姑还要了一杯二十四味苦茶降火。强啊。

傍晚去传说中的大中沙茶面。不过搬到中山路这边以后生意据说差了一些,估计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的缘故。本来想去吃月华沙茶面的,但据说那里不会更好吃,而且价钱还贵些。

美食记:老梁烧烤

第二天晚上从厦大回来,和大姑等人去吃碳烤生蚝。
这是碳烤生蚝,味道不错,注意要让大师傅烤得熟一点,以保健康。另,为了调味,用了不少大蒜,食后注意口臭的问题。


肉串,这里的辣肉串和辣鸡鸭胗实在是太辣太辣了。光线太暗,加上手抖,拍糊了。

美食记:天香阁

题记:这个系列纯属美食记录,大多片子拍得不怎么样。

=====正文的分割线=====

第二天中午与大姑、C彩旗在天香阁共进午餐。
C彩旗到之前点的菜:

蚵仔煎(已经吃完,未拍),味道比前一天的好,但未放葱,色彩上还略有不足。

盐焗老蛏,味道也不错,不过用的蛏不够老,有偷工减料之嫌。


椒盐丝丁鱼,果然很好,赞一个,可惜居然忘记拍了。

日本豆腐煲,做法口味均属中上,可惜所用的日本豆腐材料略差,碱味重了一点。


因为以上各菜不是已经吃完,就是凉了,故加了一道该店招牌菜:开胃鱼头王,大体是按泡椒鱼头的做法,但加了点面条,口味还是很不错的。

厦门第五天:鼓浪屿

因为老妹这天上午的行程是鼓浪屿,所以我们也调了计划,把上岛的行程安排在这天。

我们出发得略晚一些,这两张是在轮渡的船上拍的,分别是向鼓浪屿方向和厦门方向:

在福建路上看到一座教堂,前面不远处还有一群人在打桂圆,不过没拍他们:


这就是传说中的“榕树下”:

在菽庄花园门口找到老妹,后来她带团进园子,我们就在港仔后海滨逛逛,这天的海水不错:

一座守望的碉堡:

鼓声洞里,不小心过曝了,却也别有一番通向未来的味道:

一眼井:

龙山洞边的一条上坡路:

墙头草几株:

第六天就返回上海了,故这个系列到此结束。

厦门第四天:植物园、中山路

按计划去植物园,N年前老妹就说过要带我去植物园的,结果这么多年过去,还是得自己去。

我们进门后沿着万石岩水库左侧上山。这是水库:

经过烧烤区下山去多肉植物区的路上看到一丛小花:

到达多肉植物区:

从另一座山绕过天界寺方向时看到岩石上的小松树:

在一个几块巨石架成的岩洞里看到垂下的细藤:

岩石间的石阶:

岩洞顶上石间的蕨类植物:

中山路附近的一条小巷,若干年前我曾经住在这附近。随便拍了一块巷子里的门牌:

中山路附近的一处工地:


要在厦门找个地方搞主题人像外拍真是太容易了。像植物园这样的地方,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石有树,有亭有寺,就算是搞上一百次人像外拍也不会重样的。还有中山路附近那些密如蛛网的小巷,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不过上海倒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地方,不过都要跑太远的路,而且很分散。

补充说明:为了响应令狐在《换个角度看世界》中的观点,我这天只带了标头出门,感觉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