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苏州吴江吃饭那次开始拍这卷,到鬼厂拍完。鬼厂前的部分基本都在这里。
相机:Olympus mju-II
胶卷:乐凯彩韵200
冲洗:格林静安
前两张是苏州金鸡湖边。接下来两张是那天跟色色去新场。后面都是路上拍的。
去苏州吴江吃饭那次开始拍这卷,到鬼厂拍完。鬼厂前的部分基本都在这里。
相机:Olympus mju-II
胶卷:乐凯彩韵200
冲洗:格林静安
前两张是苏州金鸡湖边。接下来两张是那天跟色色去新场。后面都是路上拍的。
新入了一只FM3a,广角手动头就只有24一支了,便带了它出来试试机。
相机:Nikon FM3a
镜头:Nikon AIS 24/2
胶卷:乐凯彩韵200
冲洗:格林静安
第二张是得到当时门口的两个人(只拍到一个)主动跟我聊起来,并向我建议拍拍他们的老虎灶(就是门口那个东西)。因为用的是24的广角,只能顺便把人也拍了一个进去,其实当时这个人是很扭捏的。后来我就后悔了,难得得到许可,我应该多拍几张的,最好进屋拍几张。
AIS 24/2的大景深真是弱光利器啊,后面几张夜景全是估焦手持,一点都不糊。
因为上次在新场杯具了两个GP3,这次出来开会,顺大便就又带了两卷出来试试看。还好回去冲出来看似乎没什么大问题。不过等到扫描出来看,还是有一些麻点的。看来的确是GP3不耐储存,放久了就是会出问题。
相机:海鸥203
胶卷:上海GP3
显影:展旺 1+99,21度,14分(用过一次所以加了点时间,不过貌似还是不够)
色色说要找个开阔的地方拍照,我就建议去个乡下一点的地方,比如新场。结果到了那里找不到开阔的地方,只好草草收工,回来还发现黑白卷杯具了。还好还有彩色的。
相机:Yashica Electro 35 CCN
胶卷:Kodak EPY64T+Natural 85B Filter
冲洗:格林静安
貌似EPY64T加了色温镜出来的片子还是偏蓝,不知道是因为过期还是这个片子的色温实在太低,只能扫完再重做白平衡。
文字版见《百万SB汇》。
相机:Fujifilm S5Pro
镜头:Tamron 17-35/2.8-4
新场去年去过,那天是跟sunway去的,鲜格格地带上新买的菜丝super一糠塔,还拍了反转片,结果等胶卷冲出来发现杯具了,漏光。
这次是跟色色去的,120本来想带4A,后来嫌重还是没带,只带了203和两个GP3黑白。结果回来冲出卷来还是杯具了。新场对我来说还真是个杯具之地啊。
说到这个GP3还真是价钱便宜量又足——不过最近涨价很厉害,通货膨胀啊。去年买了好几十卷屯着,不过现在也快用完了。之后有一次收别人的过期135卷时也顺便收过几个120的GP3。不过已经很久没用了——上次用还是春节期间。
昨 天把卷冲出来时还真是吓了一跳,怎么会这么多麻点。起先还以为是定影不足,直到发现片上还有黑纸上的数字时才确定是胶卷问题。现在就是不知道这个卷是不是 后来收来的那批里的,还是之前那批的变质了。因为都是一个批次的,而且混在一起。真是便宜卷用死人,上次出问题的也是这种便宜卷。只是现在不知道手里还有 多少卷是这样的。以后还是尽量买新卷,真有便宜卷一定要先试过并按批次单独储存并加以记录。
相机:海鸥203
胶卷:上海GP3
显影:展旺D76 1+99,21度,12分
暹粒的片子终于发完了,不过攻略还没有写好,先发点别的吧。
=================
那天的另一卷终于冲出来了,但是杯具的是重曝了。因为拍完留了片头,我还以为没拍过,就又装到小禄来里拍了遍,还好ISO搞错,第二次拍出来的片子普遍欠曝,所以第一次的内容还是比较明显,不至于两次片子完全混合。
相机:Contax G2, Rollei 35s
镜头:Carl Zeiss Planar 2/45 T*, Biogon 2.8/21 T*
胶卷:Fujifilm Superia 100
冲洗:格林静安
前三张还好,第四张就重曝得厉害了。之后两张不是那次团拍的。第五张是G21。最后一张是9月17日晚上singer买完扫描仪回来路上用小禄来拍的,快门应该是1/4秒,光圈全开。
走完塔布龙寺,我们的吴哥行程差不多就结束了。不过因为时间尚早,我们在回去的路还是顺便看了一下茶胶寺(Ta Keo)、周萨神庙(Chao Say Thevoda)和托玛农神庙(Thommanon)。
茶胶寺是个大寺,还是值得一看的,并且据说它的部分修复工作是中国参与的,看上去还不错。
周 萨神庙和托玛农神庙是两个小庙,本来是不打算去看的,只是还有一点时间,加上周萨神庙完全是在修茶胶寺之前完全由中国修复的,所以就去看了一下。的确很有 中国特色,修旧如新,旁边还有一个小棚子挂着大量的宣传材料介绍修复工程及领导视察等内容,棚子边还停着一辆修复时用过的工程车。这些都是别的国家参与修 复的景点都见不到的景象,特别是参与修复工作最多的日本,通常就只有一块说明板对修复工作有一个简单的介绍而已。
我们在棚里看的时候,另外几个中国游客也在,其中一个MM看到棚里的修复前后对比照片时说了一句:
“我觉得还是修复前比较好看……”
事实大概就是如此。
走完所有景点后,我们从胜利门(Victory Gate,东门)进入大吴哥城。然后一路经过十二塔庙南北仓、癞王台、战象台、巴戎寺、吴哥城南门、小吴哥,最后回到暹粒市区。
相机:Contax G2
镜头:Carl Zeiss Biogon 2.8/21 T*
胶卷:Fujifilm Provia 100F(RDP, push to 400)
冲洗:Casatift Image
站在茶胶寺上向下看。
相机:Olympus mju-II
胶卷:Lucky Charm 200(乐凯彩韵200)
冲洗:格林静安
坐在嘟嘟车上拍胜利门。
第二站塔布龙寺(Ta Prohm)作为内圈城外部分最重要的景点是不可错过的。当然,由此而来的问题就是旅游团太多。
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树根。这座被森林掩盖的寺庙里长着无数的高大树木,其中一些树木甚至就长在寺庙的墙上,长长的树根如血管一样延着墙面伸展开来。
相机:Contax G2
镜头:Carl Zeiss Biogon 2.8/21 T*
胶卷:Fujifilm Provia 100F(RDP, push to 400)
冲洗:Casatift Image
相机:Olympus mju-II
胶卷:Lucky Charm 200(乐凯彩韵200)
冲洗:格林静安
战象台出来已经中午了,便回市区去吃饭,路上顺便绕去邮局发了几张明信片,结果被邮局工作人员多收了一倍的钱——每张收了我旺刀了的邮费,收到以后 上面却只贴了半刀了的邮票。另一件挂三的事就不提了,本来我已经买好了明信片,并且已经写好了,结果丢在酒店忘记带出来了,只好又花了旺刀了在邮局买了一 套。
饭毕继续小圈,从东边向吴哥城内去。起点是斑黛咯蒂(Banteay Kdei),就在皇家浴池(Sras Srang)的对面。
从大部分攻略介绍来看,这个景点并不是被特别推荐的,但个人觉得这个是很好的景点。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建筑风格混合了其它几个著名寺庙的风格(如小吴哥,巴戎寺等),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很少会有旅游团来这里,可以安静地看一看。
相机:Olympus mju-II
胶卷:Kodak ProImage 100
冲洗:格林静安